海棠文

第一七二章 经典重现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往西前进没多久就到达了海岸,朝西远眺依稀可以看到大海那边的美洲大陆。
    早侏罗世灭绝后,断开的可不止劳亚古陆和冈瓦那大陆,还有欧洲和北美,只不过断开的距离并不大。
    海平线的上升及下降,都会影响两洲连接带的开启和闭合,所以整个侏罗纪两洲之地时断时续,北美和欧洲的生物都存在相互窜门的现象。
    比如去到北美的蛮龙和来到欧洲的异特龙,这一波是互偷老巢啊。
    所以碰到大海不用怕,只要沿着海岸走,总能找到相连的地带。
    虽然不知道现在到底地处欧洲哪一片,但根据气候来看,应该是偏北的地带,朝南方走碰到的连接带的几率肯定更大。
    一路走到太阳西斜,是时候该吃点东西了。
    此时的欧洲,唯一不用担心的就是食物,这一时段可以算是侏罗纪物种数量的高峰期之一,也就比之异特龙蛮龙最鼎盛时期逊色一点而已。
    徐东盯上了一群带毛的史前恐龙,这些恐龙体长2到3米,浑身长有黑色毛发,正低头吃着地上的石蕨。
    它们是欧洲很常见的小型植食恐龙利氏卡洛夫龙,隶属于禽龙类橡树龙科,禽龙类的早期基干物种,而禽龙类中最著名的应该就是白垩纪的鸭嘴龙了。
    作为小型植食者,它们既没有剑龙剑龙的铠甲,也没有蜥脚类的巨大体型,唯一能做的就是抱团和提高奔跑速度。
    在前面这片蕨类地里就有着几十只利氏卡洛夫龙,正好可以让小家伙们去狩猎。
    因为体型太大,容易打草惊蛇,徐东就不凑近了,放手让小龙们自由发挥。
    小龙目前体长才一米出头,身高甚至还没那些蕨类高,在平原上前进倒是自带潜伏buff。
    卡洛夫龙非常警觉,它们不止眼睛敏锐,听力也非常发达。
    一头卡洛夫龙叼着蕨叶抬起头朝四处望了望,很快便发现了远处抖动的蕨类丛。
    虽然不确定是不是掠食者,但警惕的它们还是立马互相示警并朝远处逃去。
    生物界的植食动物最明白的一点就是情愿少吃一点也比今后永远吃不到来的合算。
    蕨类丛的动静可能是掠食者也可能不是,但它们赌不起,植食者可以赢无数次,但只要输一次就是被人吃掉的结局。
    看到卡洛夫龙逃跑,还没就位的十三幼龙也跟着跑了起来,追逐卡洛夫龙而去。
    卡洛夫龙这不叠甲,不巨大化的鸟脚亚目如今最大的优势就是速度,当然也只是跟其他笨重的素食龙相比而已,跟掠食龙这些跑步健将是完全不能比的。
    到了后世禽龙类倒是会发展出发达的牙齿研磨能力以及更精细的养育后代方式,这才是之后白垩纪鸟脚类一跃成为数量最多素食龙类。
    而迅龙之所以称之为迅龙,便是它们在速度方面十分出色,当然肯定是比不过那群奔跑如风的似鸟龙,不过跑赢九成的恐龙还是没问题的。
    这植食龙和掠食龙中的跑步健将便在蕨类平原展开了跑步比赛。
    十三幼龙中,彼得的表现最为亮眼,它身上一直带着不少蓝光虫,只要落到身上就会发出微弱的电流,刺激彼得的肌肉,让它速度变的更快。
    以这样的速度很快它就追上了一只卡洛夫龙,将之扑倒在地。
    不过由于体型和惯性的原因,高速奔跑中的卡洛夫龙将彼得带着一起朝前翻滚,压倒了不少蕨类。
    等翻滚停止后彼得从卡洛夫龙的身侧爬起,它的勾爪上此时已染上鲜血,是卡洛夫龙的。
    在它扑过去时利爪已经穿入这头植食龙的体内,翻滚中更是加大了伤口面积,等停下后,卡洛夫龙已经站不起来了。
    彼得起身来到这头猎物身侧,直接砍断了它的脖子。
    另外十二只迅龙就没彼得这么迅速了,一直追逐了几百米才又有猎到了两只卡洛夫龙。
    这次收获还算不错,十四只迅龙一同分享三只两米以上的卡洛夫龙,足够它们吃的了。
    正在进食的时候,徐东发现一头巴氏斑龙正鬼鬼祟祟的躲在石头后面,露出个脑袋窥视着这里。
    是血腥味引来了其他掠食者,徐东目测这头斑龙应该还未成年,不然以斑龙六米级的体型,肯定直接上来硬抢了。
    果然,当巴氏斑龙从石头后走出,体型清晰可见,才不过五米左右。
    这样的体型面对徐东这四米的迅龙和十三只一米的幼龙自然有点发虚。
    但饥饿还是迫使它过来碰碰运气,看看能不能唬住徐东等龙抢到肉食。
    面对比自己更大的掠食者,徐东没有丝毫恐惧,即使这具身体没有吃过变异原核,但堪比仙丹妙药的长生种肉和加的属性点却让他不虚任何中型掠食者。
    可还没等正式开战,这头巴氏斑龙就倒下了。
    它所处的位置是在海岸边,应该是去吃那些被冲刷上来的海洋生物充饥的。
    本来未成年恐龙的处境就无比危险,它狩猎不到足够的猎物也只能找这些东西吃了。
    可没想到的是,掠食者也有成为猎物的一天,在它走出石块准备朝徐东这过来的时候,一头巨大的生物却从大海中跃出。
    一口直接将巴氏斑龙吞进大嘴,一个侧身再次翻回大海,正如徐志摩诗里写的,我挥一挥双鳍,不留一丝云彩。
    这头海中冒出的巨大生物徐东之前也曾见过,是一只接近四十米的长生种滑齿龙。
    刚刚它吃斑龙的一幕真可谓是经典还原了bbc纪录片的乌龙场景。
    虽然它吃的不是美扭椎龙而是巴氏斑龙,但好歹也是属于同一科的近亲。
    bbc1999年的纪录片《与恐龙共舞》中将滑齿龙模型做成了25米长,这就十分离谱了,要知道滑齿龙的体长也就7到10米。
    不过主要是当时科学家将一截蜥脚类恐龙的尾部骨骼化石误认为滑齿龙的脊椎骨,而得出体长约20米的估计。
    bbc就认为还存在更大的标本个体,所以在纪录片里出现了25米的滑齿龙。
    在这个存在传奇生物的世界,滑齿龙别说二十五米,长到接近四十米也不奇怪,直接吃掉岸上的斑龙更是轻轻松松。
    低调,基操勿六。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