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2章 青衣河
林玉竹听到这里,惊讶道:“义父知道去过青衣河?”
李将军点着头,站了起来走到了一旁的椅子上坐下道:“我才回安阳城的时候你还记得吧!那时候我的手臂断了,整个人都萎靡不振,后来就想着做点好事,就到处去转了转,当时也想过修桥铺路,所以去了青衣河那边。”
说到这里,李将军停顿了一下,然后继续道:“青衣河水流湍急,修桥投入太大,所以这些年青衣河上的桥修得特别少,偏偏青衣河隔断了两岸百姓的去路,很多人都只能绕路到对岸,当然,沿途也有摆渡船,但摆渡船只能渡人却不能渡物,稍微多一点,大一点的货物,还是只能过桥。”
自古修桥铺路都是大功德,他当初也是有私心的,也是想后人能记住他。
所以他沿着青衣河走了一圈,一直走到上游,当时也稍微规划了一下修桥的位置。
林玉竹指着五座桥道:“崔管事画的五座桥位置都是人口聚集区吗?”
李将军认真点头道:“全是人口聚集区,而且这五座桥分布很合理,你看图纸上的距离,是不是每一座桥的位置都差不多,实际上青衣河两岸的住户很多,这五座桥的位置正好对着五个镇子,若是修好了桥,对两岸的经商也有好处,就是花销嘛有点大。”
他当初算过,一座桥修建下来至少要两万多两银子。
林玉竹对修桥不了解,既然李将军了解过,也谋划过修桥的事,想来有所计划的:“义父,你看一座桥准备多少银子比较合适?”
李将军严肃道:“两万两银子,你至少要准备两万两银子才行,也就是说,五座桥就得十万两白银。”
听到这个数目林玉竹连连咋舌,真的不是小数目。
难怪衙门这些年都不愿意在青衣河上投入。
这还只是一条河上架桥。
话说回来,青衣河算是安阳城的母亲河了,中间也贯穿了府城。
再往上游还有两座大城,只是那两座大城她也没去过,也没了解过,帮肯定要帮她熟悉的地方,然后再慢慢往外延伸。
叹息一声道:“十万两白银账目上不够,这样好了,先修三座桥吧,剩下两座慢慢来,慈善会这边也继续募捐。”最终还是决定修桥。
李将军微笑:“你也不要为银子发愁,账目上你不是说有五万多两银子,这些银子也不需要一次性拿出去,慢慢凑就凑够了。”
驸马一直在一旁听着,这会也拿着图纸在研究。
南宫云齐凑过去仔细看着图纸。
四人好好地商量了一下,最终还是决定修桥。
既然决定了,林玉竹也没什么可犹豫的,第二天就把崔管事叫来了。
崔管事心中期待,昨天晚上回去后他就没有睡着,一直在担心这件事。
说起来他是有私心的,修桥铺路是大功德,他本就是阉人,注定不可能有后代,也注定不能被世人铭记,但如果能修桥铺路,是会记在功德碑上的,以后只要过桥的人都得念一句他的好,这才是他最终目的。
当然,修桥铺路本就对百姓有益处,他只是在这件事中间动了一点点自己的私心而已。
林玉竹见崔管事不安的模样,直奔主题道:“昨晚我们已经商量过了,同意修桥,而且你画的图纸也不错,只是账目上的银子你也知道,一共就五万多两,不能一次性修建五座桥,可以选择三座桥先修着。”
崔管事激动了,他昨晚上一直没睡着,没想到这么快事情就确定了。
“谢谢八皇妃。”
林玉竹大概明白崔管事的心思,道:“功德碑上肯定有你的名字,这一点你大可以放心,一座桥的预算是两万两银子,这个预算修建一座很好的桥绰绰有余,我只有一个要求,那就是桥的质量必须要好,修桥是大事,我会一直盯着。”
崔管事更加欢喜:“有八皇妃盯着我也放心了,修桥铺路我没经验,还得找懂的人来。”
这些林玉竹也不操心,昨天晚上李将军和驸马都说了,会安排官府的能工巧匠。
先前她就听大公主说过,官府养着的这些能工巧匠都很厉害。
崔管事现在斗志满满,当天就把告示贴了出去。
安阳城的各个告示栏还有城门口都张贴了过去一年,女子慈善会募捐来的款项开支。
这让很多人都了解到了女子慈善会的善意。
崔管事还把计划青衣河修桥的事也写了出来,预计开支多少这些都罗列了明细。
这个消息一传出,便让青衣河沿河的百姓欢喜了。
没有谁比青衣河沿途百姓更明白桥的意义。
特别是住在河对岸的人,很多人因为青衣河的阻拦,都没有来过安阳城。
跟着告示张贴的还有捐钱人的名单。
特别捐钱最多的人是排在最前面,来往的人一眼就能看到。
女子慈善会有专门的办公地,告示一贴出,就有很多人来询问和募捐。
崔管事几人忙得不可开交。
吴大人那边也传来了好消息,仓库里一万斤谷种已经分发了下去,而且是他亲自拿着衙门登记在册的土地明细发放的。
一亩地六斤谷种的量,一万斤听起来很多,实际上分发出去也就没多少了。
吴大人发放谷种的时候才感受到林玉竹说的谷种少了的意思。
认真地汇报道:“一共分发了一个镇,这个镇是附近比较贫穷的镇了,按照一亩地六斤的量,我只分发了属于农户的那一份,至于租的的我暂时没有发。”
租的地最后便宜的也是东家,暂时只能管农户自己手中的地。
“那些没有自己土地的才是真正的穷人,按照每一户两亩地的量发下去吧。”林玉竹叮嘱着,她是过过苦日子的,再了解不过了。
这提醒了吴大人。
吴大人思索了一下,感觉林玉竹说得有道理,答应下来:“那我明天就回去登记一下,等四万斤谷种到了补发,对了你给的两万两银子我都用来购买谷种了,有银子好办事,加上有皇上的旨意,江南那边的官员也很积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