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二章 统一宇宙模型
需要指出的是,“五层套娃宇宙”模型在当前阶段并没有足够强有力的证据去证明它是正确的。它更像是对于当前阶段情况唯一具备合理性和逻辑性的一个解释。
当前阶段,只有这个解释具备合理性,符合逻辑性。所以,它是正确的可能性最大。就像过去一些虽然未曾得到实际观测或者试验证实,但完全具备数学和物理上的严密自洽的理论一样,这些理论往往也会被证明为是正确的。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没有足够强有力的证据证伪它们,那么人们便会下意识的默认它是正确的。举证责任在反对者一方,而不是支持者一方。
从古至今,科学研究者们奉行的便是这一套逻辑。这一次仍旧如此。
也正因如此,如此众多的人们才会感到如此绝望。毕竟,“五层套娃宇宙”模型在当前看来实在太具备合理性了,几乎没有将其推翻的可能。
“但我们没有选择。”
年逾六旬,头发已经花白的许正华,在此时此刻如同一名斗士一般下定了决心。
他很清楚自己前方有什么。在他前方是高大宏伟,坚不可摧的城墙,是千万名全副武装的甲士。而他只有孤身一人。
并不是没有人愿意追随他。而是,在这个问题之上,需要的是更为巧妙的思维方法与灵感,并不是人数。没有人可以帮他,只有他自己可以踏上征途。
胜利的希望看起来是如此渺茫,但他却只能选择踏上征途,向看似不可战胜的敌人展开冲锋。
“哪怕这个模型真的是正确的,我也必将死在尝试证明它是错误的道路之上。”
想要证明一种理论模型的错误,最简单最直接的办法,便是以它为前提,寻找到不符合该理论模型的物理现象。依据该物理现象在该理论模型内所占据的重要性不同,便可以达到证明其至少是不完善的,或者干脆证明它是错误的,而直接将其弃之不用。
就像很久以前,人们普遍奉之为真理的“以太模型”一样。
但很遗憾,这种办法,许正华无法使用。原因很简单,这种涉及到不同层级宇宙的物理现象,许正华根本没有足够的理论工具去寻找。当前的科技水平也无法支撑许正华去做出这样的尝试。
并不存在譬如说“假设存在上层宇宙,那么本层宇宙就一定会如何如何”之类。因为物理理论只可以描述本层宇宙,无法描述上层宇宙。
可以穿透不同层级宇宙的数学工具在这个问题之前也无能为力。
那么,许正华所能考虑的,便只剩下了另外一个办法。这个办法便是,在当前所具备的已知条件之下,搭建起一个独立于“五层套娃宇宙”模型之外的模型。并且,这个模型要比“五层套娃宇宙”模型更具备合理性,更简洁,更优美。
通常来说,两个不同的理论模型,往往更简洁,更优美,更具备合理性的理论才会是正确的,或者更接近正确。就像许久以前,人们为了解释宇宙运转,所提出的“地心说”与“日心说”一样。
当时,为了维持地心说这一理论,科学家们提出过一个极为复杂的星球运转模型来解释现实现象。在这个模型之中,星球有的时候运转速度快,有的时候慢,有的时候还会倒退,等等等等,复杂无比。而日心说就很简单了,无非是所有星球都围绕太阳运转而已。
现在的人们当然知道日心说也是不对的,事实是宇宙之中并不存在一个严格意义上的中心,但相比起来,很显然日心说才更接近真相。
这种“更简洁优美的理论更可能正确”的说法,大概可以算是一种经验之谈。但长久以来科学的进展,一次又一次证明了这种经验的正确。而,说不定这种简洁与优美,也是这个宇宙的设计理念之一呢?
许正华再次将所有已知条件全部汇总,尝试寻找独立于“五层套娃宇宙”模型之外的模型。他很快便发现,如果自己想要这样做,最具备合理性的尝试便是,直接否认掉多层嵌套的宇宙模型,将所有不同的层级统归于一。
也即,从根本上否认多层宇宙的存在,认为只存在“人类宇宙”这一个宇宙,所谓的外部设计者,其实也存在于“人类宇宙”之中,与人类处于同一层次。
但这样就面临一个很显然的难题。
首先,“外部设计者”的存在已经基本得到了证实,它或者它们设计了“人类宇宙”作为某种计算工具,人类则是这台计算工具之中的一个又一个计算单元这件事情同样已经得到了很大程度的验证。如果将“外部设计者宇宙”与“人类宇宙”统一,将两者置于同一个层次,那么,外部设计者需要多么强大的科技实力与能力,才能将人类宇宙设计出来?
支撑外部设计者拥有如此强大科技实力的宇宙,又将会有多大?
仅仅通过一个简单的计算,许正华便得出结论,以人类可观测宇宙的复杂度数据为基础,想要设计出这样一个宇宙,那么,宇宙的真实大小,其半径必须要超出可观测宇宙的……一千万亿倍。
一千万亿倍这个数字,是计算之中,宇宙真实半径的下限。也即,人类所处的这个宇宙,必须要至少具备一千万亿倍于可观测宇宙半径的大小,生存在其中的智慧生命们,也即推测之中的外部设计者,才有可能将人类宇宙这般大小的宇宙设计并制造出来。
需要注意的是,人们通常所说的“人类宇宙”仅仅指可观测宇宙。
因为宇宙自身在不断膨胀,宇宙边缘的膨胀速度已经远超光速的缘故,来自宇宙边缘的,携带着信息的光线将永远不可能到达地球。它们永远不可能被人类观测到。
而,将将可以被人类观测到的宇宙“边界”之内,便是可观测宇宙,也即人们通常所说的宇宙。
可观测宇宙的半径,大约是465亿光年。这其中存在着无数个河系,无数颗恒星,无数个白矮星,中子星,黑洞,彗星,小行星,星际气体等等等等无数物质。
如果外部设计者真的和人类同处于这个宇宙之中,那么,超出可观测宇宙之外的不可观测宇宙,其大小,至少要是可观测宇宙的一千万亿倍,也即,其半径至少也要有46.5亿亿光年。
计算进行到这一步,许正华所面临的问题看起来简单了许多。毕竟,只要他能想到办法证明不可观测宇宙有这么大,不需要上层宇宙,外部设计者也有设计可观测宇宙的能力,那么“多层嵌套宇宙”模型自然就会被人们抛弃。
统一宇宙模型很显然比多层嵌套宇宙模型更简洁,更优美。相比起后者,它需要的重要假设少了一个,它便具备更高的可能性是正确的,或者更接近于正确的。
并且,统一宇宙模型意味着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它意味着本宇宙的复杂度可能远远超出原本人们的估计。而更高的复杂度意味着更多的可能性,如果它是真的,那么人类世界完全有可能达到外部设计者的高度,而并不会受到限制。
一切都看似很完美,但许正华面临着一个不可逾越的障碍。
如何证明?
要知道,不可观测宇宙之所以有这个名字,就是因为它是不可以被观测到的。光速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而宇宙自身的膨胀决定了就连光线都永远不可能传递到地球,人们怎么可能观测到它?
它就像是虚粒子一样,同样永远无法被人们看到。因为一个粒子如果存在时间长到足以被人们看到,那么它就一定是实粒子而不是虚粒子。同样的,可以被人们看到的宇宙一定处于可观测宇宙之内,不可观测宇宙永远不可能被人们看到。
无法观测到不可观测宇宙,如何确定不可观测宇宙的大小?不能确定不可观测宇宙的大小,如何确定统一宇宙模型的正确与否?难道只能凭空去猜测,空口白牙去说?
这样的话,统一宇宙模型在多层嵌套宇宙模型面前,将不具备任何说服力。
这似乎是一个死结,一个从逻辑上和物理上都无法解开的死结。但许正华的使命,却是必须要解决这个问题。
要么找到答案,要么死在寻找答案的路上。从一开始,许正华就没有其余的选择。
许正华开始变得焦躁,变得易怒,甚至有几次,便连程悦悦都受到了许正华的训斥。唯有看到外孙孙橙的时候,许正华才会出现短暂的笑脸。
所有人都知道许正华在面临着什么,也并不是没有人在一同对这个问题展开研究,只不过同样一无所获罢了。他们很清楚的知道,以自己的能力,可能永远无法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
唯一的希望,仍旧在许正华身上。人们所能做的,唯有祈祷许正华能像是过去那些年之中,一次又一次的提出一个又一个惊人的想法与理论,从而解决掉眼前的难题那样。
可是许正华已经老了。他今年已经六十岁出头了。
人们在默默的努力着,默默的尝试着。但人们并没有等到好消息,而是等到了一个坏消息。
许正华晕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