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5章 交手 突破
第三百零五章穷苦村庄委屈将军
若是李成栋也同意胡茂祯的意见,两人一起推举高杰的外甥李本深,袭了高杰的总兵之职。那朱佑俭可就算是白干了,虽然杀了高杰,转了一圈,这兵权还是没有回到自己的手上。
而现在,说句难听的话,朱佑俭有些得陇望蜀了。在高杰的士卒,还没有处理好的情况下,就要动刘泽清和刘良佐,这么做,恐怕真的会发生什么难以控制的事情了。
看朱佑俭低头认真的想,释衍和尚也是十分欣慰。对他来说,最让他满足的事情,不是金钱,不是美女,不是令人敬仰的权势,而是自己的阴谋可以被执行。
释衍很清楚,倘若是一个所谓的明君圣主,绝对是不可能容纳像他这样的人。而朱佑俭不仅接受了他,而且他的很多阴谋,都被这朱佑俭所采用。
如此的信任,对于这个黑衣和尚来说,这个朱佑俭,与其说是君主,不如说是知己,是伙伴。
于是,释衍也不是藏着掖着,说道:“陛下勿忧,贫僧有办法让这药发挥作用,且又是在陛下控制的范围之内。”
朱佑俭眉头一展,问道:“大师有何妙计?”
释衍意味深长地道:“陛下,这药是对了,只需两幅药引子,将这药效导入经脉或脏腑即可。”
“大师快说!”
“阿弥陀佛,陛下,高杰军中的事,可不急,待起自行瓦解。对付刘良佐的药引子,是一封信。而对付刘泽清嘛,还需要邢夫人。”
朱佑俭刚刚舒展的眉头,又皱了起来,他不是很懂。
释衍和尚微微一下,在朱佑俭的耳边悄悄地说了几句,朱佑俭听罢,一拍大腿,笑道。
“哈哈!好!大师妙计!大师妙计。”
释衍和尚见朱佑俭笑逐颜开,又补充道。
“陛下,这高杰已死,局势更加不稳,若陛下不能接收徐州之兵,也可让那高杰外甥李本深做提督军务。同时,任命李成栋为徐州总兵,再把胡茂祯的官职也升了,可保徐州的暂时稳定。”
朱佑俭点头道:“大师说的没错,这样,朕和其他军机大臣议一下,再看看局势,若条件不允许朝廷接管徐州军务,便依此计,也算是稳妥为重。”
释衍和尚听了此言,微笑点头,不再多言。
而此时的徐州城内外,因为行刺之事,所有的道路都被封锁,进出人员全被严查。同时,各部人马也在四处搜索行刺之人。
这徐州之地,除了一些不高半矮的山丘外,基本上是一马平川。
刘良佐也各带着几百人,在徐州城郊奔马而行。他这么做,一来是为表忠心,做出积极搜索刺客的样子。
二来就是,与那大门不出,耐的主性子的刘泽清不同。这个刘良佐可是坐不住的,他想借这个机会,劫掠一下附近的村庄,算是打猎散心,找点乐子。
反正这高杰也不在了,不抢白不抢。就算是有人告状,就说是匪盗冒充官军。皇帝总不能为了几个老百姓,降罪自己这个总兵吧。
哪怕是降罪,也就是申斥一番。可这种申斥,可能对文官有作用,而对于刘良佐这个大老粗来说,那可朕是不疼不痒。
可惜了,原本徐州一带,也是膏腴之地。经过李自成和高杰的洗劫,剩下的东西也不多了,能抢的,也是寥寥无几。
不过,对于刘良佐好来说,没有银子,没有粮食,有女人也行。总之,除了尿盆子和死人不要,其他的,都弄走。
此刻的刘良佐,正指挥着二百骑兵,将一个小村落抢劫一空。这个小村落人不多,而且大多是老幼妇孺。
其中原因,就是怕这些士兵将男丁抓取当兵,而年轻的女人,此时也都躲了起来。
值得一提的是,通常,在明末的各方势力中,劫掠百姓的事情是谁都会做的,无论官军还是闯军。但除了张献忠一部之外,其他的军队都是只抢劫,并不会大肆屠戮,除非是遇到了抵抗。
此中原因也很简单,要是都杀干净了,下次再来,抢谁去呀。
甚至有的时候,官军或者是盗匪来了,会像谈条件一样,说出自己想要什么,想要多少。若是百姓拿得出,也是不会劫掠的。
于是,这个小村庄的老幼妇孺,便乖乖地交出一部分粮食,期待这位军爷可以放过他们。
刘良佐坐在村口的一个石头碾子上,一边和村里的一个老者说着什么,一边喝着老者送上来的浑酒。
“将军老爷,”那老者陪着笑道,“这村里也没有什么了,凑凑也有几贯钱,您就拿了与弟兄们喝酒吧。”
刘良佐没有理他,但脸色十分不好看。
一旁的小校“啪”的一下,给了那老者一巴掌,生生打在了老者的脸上,骂道。
“你个老不休!别装糊涂!你们当我们第一天当兵吗?”
“不!没有呀,军爷,去年腊月,高总兵的人来,我们就交了一些。今年刚开春,那李自成又带兵抢了我们。我们也去找高总兵,可高总兵也不救。”
“哎,闯贼着实抢了把我们的东西都抢走了。不瞒军爷,这几贯钱,已经是我们这些百姓的全部家当了,就请大人收下吧。”
那小校听了,还是十分不耐烦,抬手正要打,就听刘良佐道。
“算了,这钱还有粮食,哼,我们也不要了。”
说完,刘良佐招呼了一声,让所有的人都上马,要离开这个小村落。
路上,那小校有些忍不住,便问向了刘良佐。
“大人,您怎么了?这蚂蚱虽小,也是肉啊!平时,这几贯钱,您不是也要拿的吗?”
听那小校如此说,刘良佐真想给他一鞭子,骂道。
“混账东西!我乃是堂堂的总兵,怎么会抢老百姓的几贯铜钱!你要是再胡说,看我不把你舌头割下来!”
那小校一阵委屈,心道,这蚂蚱虽小也是肉,可是你刘总兵的口头禅呀。您从来都是一文钱也不放过的,怎么今天却不要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