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一月之期已到
第四十五章为洗沉冤不顾面子
朱佑俭想到,既然袁崇焕具有如此惊人的意志力和决心,才能自然也不在话下,那现在,正是将他召唤出来的时候。
【报告宿主,袁崇焕为一流武将,供奉银两为800万两,虽然忠于大明,但因为被冤杀,且手段残忍,故此,供奉银两翻倍,为白银1,600万两。】
“我的天!怎么这么多钱呢!”
这1,600万两,朱佑俭是花得起的,但如果这么花,确实令他肉疼。
正在犹豫中,系统又有信息。
【若宿主能够为袁崇焕沉冤昭雪,去袁崇焕的坟前祭拜,则供奉银两仍为800万,并且因袁崇焕忠于大明,供奉银两减半。】
“好!朕要为袁崇焕沉冤昭雪,袁督师死的确实太冤。不过,现在用人之际,能不能让我明天再做这沉冤昭雪的事情,今天先把袁崇焕召唤出来?”
【可以,请宿主一定要遵守诺言,否则,召唤出来的袁崇焕将被收回,供奉银两也不与返还。】
听到系统同意了他的请求,朱佑俭赶紧说道:“好的,明天我一定以太牢的标准,祭祀袁督师,并且亲自到他的坟头.”
刚说到这里,朱佑俭突然想到,袁崇焕所说的刑法是凌迟,而且据说当时北京百姓也错怪了袁崇焕,刽子手切下一块肉,就有人用银子买下,放在嘴里生吃下肚。
连尸体都没有,哪来的坟?
就在朱佑俭要系统将召唤停下来的时候,就听系统一阵冰冷的提示音。
【召唤开始,恭喜宿主,获得冀辽督师袁崇焕。现袁崇焕身份为其子袁承志。因袁崇焕被冤杀过于悲惨,袁承志已流落江湖,能否寻找到,还看宿主的运气。】
万万没有想到!朱佑俭居然得到了这么一个结果。
“为什么?系统!这供奉的银两朕也交了,之前被召唤出来的人物,都是主动来找我的。为什么这次要我去找他?而且,这袁承志,可是在袁崇焕死之前就已经存在的呀?”
【请宿主注意,以前告诉过宿主,召唤人物的出现具有一定随机性。另外,请宿主不要把小说人物和史实人物混淆起来。特别提醒,请宿主明日一定要到袁崇焕的墓前祭拜。】
“如何随机,也应该是我召唤出来的人物来找我才对。况且,这袁崇焕本来没有墓,我这如何祭典?”
半晌,系统无声,保持沉默。看来是这系统已经把它该说的都说了,下一步就是朱佑俭自己的事情了。
朱佑俭一咬牙,把头扎到了浴池之中。
这袁承志如何去找,这袁崇焕的坟又怎么找,难不成朕给他建一个墓?
在水中,朱佑俭大脑处于一种四处隔绝的状态,这让他的思路更加清晰,回忆起了更多的东西。
“唉,不对,这袁崇焕是有墓的!这袁崇焕有衣冠冢啊,而且,就在这北京城里!”
就如当时朱佑俭把鳌拜带到历代帝王庙一样,有一些偏冷的历史知识,也是朱佑俭在偶然的情况下翻到,因此,印象也不是很清楚。
可这浴池的水却帮他想了起来。
袁崇焕被凌迟之后,尸骨无存,只有他手下的一个亲兵,收集了他的衣服,在北京的南城,建起了一个衣冠冢。自此以后,这个忠义的亲兵包括他的后代,便守护此墓,直到朱佑俭穿越来之前的时代。
朱佑俭又依稀想起了,这家人好像是姓佘。
朱佑俭猛的一下从水中窜了出来,对着一个小太监大喊了一声,把那小太监吓了一跳。
“去!传陆炫!”
“是!”小太监应了一声,便赶紧跑了出来。
夜半之时,锦衣卫同知陆炫来到了文渊阁内,朱佑俭正在龙书案后面等着他。
“陆爱卿,还要辛苦你一下,天亮之前,朕要你查一下当年袁崇焕手下,一个佘姓亲兵的下落。”
陆炫眉头微微一蹙,说道:“陛下,炫定当努力去查找,可是,这天亮之前查到,这恐怕有些难度。”
陆炫在进宫的路上,心中就已经开始盘算,这万岁爷又有什么幺蛾子。果不其然,这人海茫茫,找一个人那不如大海捞针一般。
朱佑俭当然明白他的心思,说道:“陆爱卿不要担心,此人现在应该在南城这一带,应该有个院子,而且,他家附近应该还有袁崇焕的衣冠冢。”
听到袁崇焕,陆炫呆了一下。此时,袁崇焕还没有平反,按性质,他现在还是钦犯,在老百姓的眼中,他是卖国贼,是他把皇太极引到北京城下,是他用炮击伤了满贵的,他是一个罪该万死之人。
居然还有人给他建衣冠冢?那此人定是反贼无疑!
“陛下放心,这等反贼,臣定将其捉拿归案!”
朱佑俭则是摇摇手,说道:“陆爱卿,你是误会了,这个,你看看吧,这是朕刚刚写完的。”
接过皇帝手中的一张纸,陆炫便读了起来,这纸上的墨迹还没有干透。
原来,这纸上所写的,都是皇帝对袁崇焕的歉意。上面写,是因为皇帝自己的心太着急,再加上温体仁从中挑唆,以至于造成天大的冤案,错杀了忠良,对此,朱佑俭表示万分歉意,愿意为袁崇焕立碑修祠,以表彰其英勇忠诚,并追封袁崇焕为辽公,后代世袭辽东卫都指挥使。
陆炫看完,十分错愕地看着朱佑俭,心道,这种铁案也能翻吗?虽然他也听过一些传言,包括一些大臣也在议论,袁督师之忠心尚不能自保,况于己乎。
“陛下,此做法不妥。”
“有何不妥?”
“现在没有证据为袁崇焕翻案,而且这罪已是您钦定的,倘若这一纸诏书下去,定然会激起大臣及天下的议论呀。”
陆炫很聪明,一句话三个含义。第一,现在没有证据定袁崇焕无罪,第二,这是你皇帝自己定的案子,这才几年你就要自己推翻吗?第三,大臣议论,天下哗然,这皇帝的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