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0章 叶家危矣
“族长。”
“族长,三思啊。”
叶中禹猛地大喝一声:“出去!”
三长老和叶闻山不敢说话了。
两个人面面相觑,最终很无奈地离开了书房。
他们俩知道,如今叶中禹怒火冲天。如果他们再劝说的话,非但没有用,反而会更加激怒他,只会弄巧成拙。
出去后,他们俩就慌了。
一边往叶向英的房间走,叶闻山一边小声说:“再这么下去,叶家非要出大事不可。”
“你担心张明会?”
“族长和张明的矛盾越来越大了。我担心,他们早晚会反目成仇。到了那个时候,大少爷夹在中间,肯定会不知所措。他和族长闹起来的时候,你也是亲眼看见了的。真到了那个时候,大少爷会作何选择,谁能预料?”
三长老表情凝重地点头:“是啊。唉,真是没想到,情况会变成现在这个样子。”
“我们必须想想办法才行。”
“我们能想出什么办法?虽然我们是长老,在族里地位尊崇。可族里的大小事务,都需要族长拍板才行。没有他的同意,咱们什么都干不了。”
叶闻山想了想,忽然严肃了起来:“那我们就先斩后奏!”
说着,他立马看向了三长老:“三哥,为了叶家的将来,你敢不敢跟我一起豁出去?”
“只要是为了叶家,我死而无憾。有什么挽救的办法,你就尽管说吧,我跟你一起干!”
“好。到我那里,我慢慢跟你说。”
叶闻山带着三长老进了自己的书房。
他还特意吩咐人看守,别让外人靠近。
坐下来后,叶闻山便直接单刀直入:“三哥,有些话虽然是犯忌讳的,但我还是要说。族长对张明的恨,有些过分了,现在更是失去了理智。再这么下去,不但他自己会很危险,整个叶家都会被他带入危险的境地。”
“我也发现了。刚开始的时候,族长的确是为家族考虑。另外,张明的有些做法,确实有不妥之处,甚至有威胁到叶家的地步。就拿张明让叶琳娜打探大少爷消息这件事情来说吧。大少爷被关禁闭,连庄园里的很多人都不知道内情。但是,张明却让叶琳娜打探到了,这就是窥探我们家族的机密。如果任由其发展下去,是很危险的。”
三长老继续说:“另外,就是大少爷和张明走得过于近了。族长担心,将来大少爷继承了族长的位置,很难坚守家族利益至上的原则。他担心,大少爷会被张明利用。”
叶闻山苦笑着摇了摇头:“归根结底,族长压根就没有把张明当成自家人看待。他如果对待张明,像对待我们几个一样,他就不会处处防范张明,也不会那么紧张和惶恐了。”
“这也不能怪族长小心眼。我们几个姓叶,我们的利益和生命,都和叶家息息相关。当危险来临,我们可以为了家族付出生命。但张明姓张,是外姓人。家族危难之际,他可以置身事外。所以,族长自然会对他有所防备,对我们就毫无芥蒂。”
“既然如此,当初为什么又要给张明一个六长老的身份呢?就算要给,也该跟他说清楚,这只是一个名誉身份,没有实权的。族长可倒好,给了,又不说清楚,暗中提防,这岂不是故意让人猜测和怀疑吗?”
三长老叹了一口气:“这件事情,确实有些欠妥。主要是,谁也没有预料到后面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接着,他忽然话锋一转:“老四,你不是有计划吗?说正题吧。”
“我的计划就是四个字。”
“哪四个字?”
叶闻山立刻看着三长老:“改朝换代。”
三长老猛地一惊,当场愣住了:“你要换了族长?”
“张明临走前说的一句话,让我现在都感到心惊肉跳。”
“什么话?”
“他说,族长以后若是求到他,我们不但要还叶琳娜一个公道,要严厉惩处相关人员。而且,族长还要当众认错!”
叶闻山的表情越发凝重了起来:“这话乍一听,像是临走前放出来的狠话。但是,据我的了解,张明不像是那种说空话的人。他既然敢这么说,肯定是预示着什么?”
“能有什么预示?难道真像他说的,族长以后会求到他?”
“不排除有这种可能性。”
三长老笑着摆了摆手:“老四,你想多了。我承认,张明现在确实很有本事,能量巨大。但是,我们叶家能求他什么?难不成,谁还能给我们叶家造成巨大威胁?”
说完这句话,三长老脸上的笑容立马僵住了,立马担心了起来。
他猛地想起上官藏破坏叶家祖坟风水那次。
如果再来一次的话,以叶闻山的本事,恐怕还是无力挽救叶家。
但上官藏还在五行府关着,应该没那个能力再来一次了。
“三哥,未来的事情是无法预料的。我们现在也许想不到究竟会发生什么,但不代表,就什么都不会发生。另外,族长对张明的偏见和防备,已经越发严重了。现在唯一能修复叶家和张明关系的人,只有大少爷。如果大少爷可以提前当族长,即便将来叶家真得发生了大事,也可保万事大吉。”
“你说的,也有点道理。可是,把族长换了,这事实在是太……”
咚咚。
就在这时候,忽然有人敲门。
叶闻山紧张了起来:“什么事?”
“四长老,刚刚得到消息,大长老和五长老回来了。另外,族长派人来请三长老和四长老去会议厅,说是要事相商。”
三长老顿时吃了一惊:“老大跟老五回来了?”
“这下不妙了。老大是族长的铁杆粉丝,他和族长的想法多数时候都是一致的,可以说是族长的影子。现在他回来了,肯定会继续攻击张明的。到时候,族长对张明的偏见和防备,将更上一层楼。”
叹了一口气,叶闻山忽然感觉有点头晕:“叶家,危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