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文

98 幸有螟蛉机变才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瘿陶城外,张牛角、褚飞燕联军大营。
    第二更。
    ——
    帅帐中聚集了数十个各营小帅。
    众人围成一个环形,中间空出了一块空地,地上的席子上放置着一具尸体。
    这尸体就是死去的张牛角。
    张牛角四十多岁,虬髯红面,身体壮健,虽已死去,然依然给人以威武之感。
    在席子上首边儿,跪拜着一人,年约二十.,黑面短髭,健硕雄壮,尽管是跪拜在地上,却犹如半截铁塔也似,此即褚飞燕。
    褚飞燕和张牛角相识多年了,张牛角是冀州大侠,褚飞燕对他向来是执子侄礼的,这次张牛角起事便是被他说动的,却不料出师未捷身先死,才起事了不到一个月张牛角就阵亡疆场。
    褚飞燕伏地恸哭。
    “褚帅节哀。张帅已故,再哭也无用处了。当下最要紧的,忠以为是该尽快决定我军的进止。”
    说话之人个子不高,嗓音却很大,他叫李忠,是常山郡的一个山贼头目,部下有一两千人,很早前就被褚飞燕收服到了帐下,因其声大,有个绰号,被人唤为“雷公”。
    “褚帅,张帅临终前令我等奉君为我诸部之帅,现今内有瘿陶未破,外有荀公虎视,而三军失帅,士气浮动,於我大不利也!当下之局,我军是该进还是该退,请你下令吧。”
    这个说话之人的个子也不高,然相貌堂堂,一双大眼,他名叫李修,因为眼大,被人唤作“李大目”。他不是常山人,也不是博陵或巨鹿人,是中山郡的一个豪杰,与张牛角关系不错,张牛角起事后,他带了两三千人来投,跟从张牛角征战博陵、巨鹿。
    雷公、李大目说完,余下的诸多小帅也纷纷出声,请求褚飞燕下令。
    阵前失帅是军中大忌,雷公等人虽多不识兵法,却也能意识到这一点。张牛角没死时,数万兵马团结在张牛角、褚飞燕身边,众志成城,士气高昂,而今张牛角一死,军心立刻不稳。
    说到底,瘿陶城外的这数万步骑是由多股人马联合而成的,其中有褚飞燕的嫡系,也有张牛角的嫡系,有奔着张牛角名头来的,也有奔着褚飞燕名头的,有愿意遵从张牛角的军令、奉褚飞燕为帅的,也有不愿意遵从张牛角的军令、心生异志、欲自立为帅的。
    比如杨凤,他就不愿意遵奉褚飞燕为帅。
    杨凤是张牛角的嫡系,在褚飞燕来前,他是张牛角军中的二号人物,直接听从他指挥的有两三千人马,和他交好、心向他的四五个小帅帐下合计一块儿也有两三千人马。三千加三千,就是六千人马,相当於联军五分之一的兵力,确也有资本和褚飞燕争上一争。
    他伏拜在席子的另一侧,正对着褚飞燕,一边痛哭失声,一边心里琢磨:“张帅昏了头,却怎么把我博陵、中山人的家底交给一个外人?”
    博陵本是中山郡地,博陵独自成郡还没有多少年,在很多中山人、博陵人看来,他们还是同郡之人。
    听得对面褚飞燕哭声渐止,杨凤也慢慢止住了哭声,借擦眼的机会,窥视了眼对面的褚飞燕,见他双眼红肿,哀戚满面,又心中想道:“装得还挺像,……他这次来与张帅会师,只带了万余人马,连同与我交好的诸小帅,现在铁定听从我命令的有五六千步骑,如果再争取一下,许些好处出去,我未尝不能再多争取到点支持,只要能再拉拢个几千人马,就可与他一争了!”
    杨凤盘算已定,随着褚飞燕一同起身,正要抢先说话,听得褚飞燕低沉地说道:“今得张帅把三军托付,燕愿改姓为张。”
    杨凤瞠目结舌。
    褚飞燕改姓为张,这是要以子事张牛角。
    杨凤盘算得再好,也敌不过褚飞燕的这一句话。
    父业子承,既然褚飞燕成了张飞燕,既然褚飞燕与张牛角成了父子关系,那张牛角的部队和在联军中的地位自然而然地就该由褚飞燕的继承。
    有了他这一句话,原先本不太服他的那些小帅也和杨凤一样无话可说了,诸人下拜,齐声说道:“请张帅下令!”
    张飞燕适才恸哭的时候,就想好了该怎么应对张牛角阵亡的这个变故,最上佳的应对之策自是继续攻城,用一场胜利来为张牛角报仇,同时以此来巩固自身在联军的首领地位,只可惜现而今在汦水南岸有荀贞虎视,荀贞知兵善战,定然是不会放过张牛角阵亡、联军军心不稳这个对他有利的形势的,必定会渡河进击,如此一来,这个上佳之策就用不成了。
    只能选择其次之策。
    他立於诸小帅之前,下令道:“撤围瘿陶,全军退回杨氏。”
    杨凤忿然叫道:“退回杨氏?当此之时,难道不是该为老帅报仇?却为何撤围后退!”
    张飞燕登上联军统帅的第一道军令就被杨凤反对,他亦不着恼,和颜悦色地说道:“父帅阵亡瘿陶城下,我等自应为我父帅报仇,只是汦水南岸现有荀公虎视,荀公,知兵善战,我部当暂避其锋。”
    “这么说,你是不打算为老帅报仇了?好,你可以走,我不走!我要留下来打破瘿陶,尽屠其人,为老帅报仇!”
    “父帅,我之父帅也,我岂会不为父帅报仇?但是报仇也不能蛮干。”
    “那你打算怎么干?”
    “欲破瘿陶,必得先破荀公,去掉了我军的后顾之忧,然后才能尽力攻城。”
    “怎么先破荀军?”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现今的形势是:我军士气不稳,荀公养精蓄锐,外有荀公的虎狼之军,内有瘿陶坚城,如在这个局面下交战,我军必败,因此为避免失利,我军就得另外选择一个对我有利的战场,在那个战场上击败荀公。”
    “哪里对我军有利?”
    “便是杨氏了。”
    “杨氏为何对我军有利?”
    “杨氏现在我军的手中,我军如退回杨氏,首先,能避免内外两线作战的不利局面,其次,杨氏南临洨水,也就是说,荀公如要击我,就必须要先渡过此水,这对我军有利。”
    “你说的好听,可你又怎能保证荀贞之会渡河击杨氏?如果他不来呢?”
    “他一定会来。”
    “为何?”
    “杨氏离高邑不远,高邑是冀州的州治,汉刺史在焉,为避免我军改击高邑,荀公必会前来。”
    张飞燕侃侃而谈,帐中诸小帅尽皆钦服,杨凤亦哑口无言,无话可说了。
    张飞燕顾视帐中诸人,问道:“诸君谁还有异议?”
    “我等无有异议。”
    “荀公战功赫赫,瘿陶城内的巨鹿太守郭典曾从皇甫公击天公将军,亦是知兵之人,他两人均不可小觑。今次我军撤围北退,需得万分谨慎。为防他两人率部追击,各营暂时都不要动,等会儿汝等归营后,不仅要照常攻城,而且攻势要更加猛烈一点,要做出不破瘿陶、不为我父帅报仇就不肯罢休的样子,以哄骗荀公、郭典。待到后天晚上,三军各营再悄悄依次绕城北去。”
    诸人应诺。
    “为确保万无一失,这次撤军,我亲为诸君断后!”
    听了张飞燕的这句话,连杨凤都有点佩服他了。
    内有郭典,外有荀贞,局面是极度不利联军的,在这种局面下断后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事,杨凤自问如果换了是他,他是绝不会主动提出断后的。
    ……
    汦水南岸,荀贞询问斥候:“贼兵动静如何?”
    “又开始攻城了。”
    “攻势如何?”
    “非常猛烈,褚飞燕等贼帅均亲临前阵,催促督战。”
    荀贞狐疑心道:“褚飞燕他们这是要为张牛角报仇么?”问斥候,“河对岸的贼营情况怎样?”
    “较之此前,多了两千步骑。”
    荀攸嘿然,说道:“中尉,褚飞燕这是在防我部渡河啊。”
    “又是给河北岸增兵,又是亲督攻战,褚飞燕意欲何为?难道张牛角之死对贼兵的士气没有造成什么打击?”荀贞又问斥候,“贼兵的士气如何?”
    “单从攻势来看,似乎甚旺。”
    荀贞问荀攸:“公达,你有何高见?”
    “张牛角是贼兵主帅,他的阵亡不可能不会给贼兵的士气造成打击,而今贼兵不但不乱,反而攻城愈烈,攸以为,有两个可能。”
    “哪两个可能?”
    “张牛角死前指定了新的主帅,这个主帅并且已经得到了贼兵诸部的认可,此其一;贼兵攻城愈烈,有可能是在迷惑我等,此其二。”
    荀贞知道在张牛角死后是褚飞燕接任了诸部主帅之职,可张牛角才刚死没多久,难道褚飞燕就已经得到了诸部贼帅的认可?何其速也!
    他蹙眉深思,想了会儿,说道:“褚飞燕不简单,是个人物,确有可能已得到了贼兵诸部的认可。你说他‘攻城愈烈,有可能是在迷惑我等’,确实有这个可能。……来人!”
    帐下的斥候应道:“在。”
    “继续严密监视对岸,尤其是晚上,要时刻注意对岸的动静,以防他们夜遁。”
    斥候应诺退下。
    “中尉,还要不要遣兵渡河,搔扰对岸贼兵了?”
    “且不急,等摸清了褚飞燕的底细再说。”
    河对岸贼兵诸部攻城不息,攻势比往曰强猛许多,不过入夜不久就停下了攻势。
    前几天,贼兵的攻城是曰夜不停的,这攻势一停下来,马上引起了荀贞的警觉,但是据如流水也似来去的斥候回报,贼兵各营却都无撤退的迹象。
    荀贞在营里一直熬到天亮,确定了褚飞燕等没有夜遁,这才熬不住困倦,披衣睡下。
    这一曰,贼兵又是猛攻一天,入夜停歇。
    很快到了第三天,荀贞与荀攸不禁怀疑起了自己的判断,荀攸说道:“怪了,接连猛攻三天,毫无撤退迹象,难道说贼兵果然是欲为张牛角报仇?”
    荀贞却是个不肯大意的人,虽说连着熬了两晚没睡,这一晚却依旧警觉十足,不肯放松对对岸的打探,是夜两更,斥候送来了消息:“城外的贼兵弃营北撤了。”
    “岸边的贼兵呢?”
    “也撤了。”
    荀贞立马抖擞起了精神,令道:“立即传我军令,命李骧部马上渡河!命中军、后军亦立刻备战,从我渡河。”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