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四九章:吹风
而在这一眸中,薛宝钗对莺儿有恼之,有喜之,恼的是莺儿自作主张,喜的是不论如何李桂还是来了……
……
当鸳鸯、玉钏、莺儿、香菱出去之后,李桂拱了拱下手,然后说道:“宝姐姐实不相瞒,桂此来是奉皇命而来,今西南用兵,皇帝初登基,国库紧张……”
随后李桂把雍元帝同意收取烟花税,但是又要掩饰他用脏银的事,以及他对此的打算,想开发杨柳庙,以补这个窟窿的事原原本本的像宝钗说了一遍。
最后李桂说道:“为今之际,蛮烦的是开发的银子,桂知江南富庶,商家多有余银,但桂初到,众商家恐难以信桂,而桂也知宝姐姐之商铺在金陵颇有名声,所以想请宝姐姐牵头,联络众商家,不知宝姐姐意下如何。宝姐姐但请放心,此项生意包你稳赚不赔。”
薛宝钗早就感觉李桂这烟花税收的古怪——她知道李桂不是缺银之人,也知道李桂并非贪财之人,可是他没想到李桂收取银子居然收受命而来,而这当中会担多少骂名与风险!
更让她感动的是李桂居然把这些对他说了出来……
而对于李桂在赚银子方面的本领,薛宝钗从来没有怀疑过,不论是她自家的经历,还是名满京师的大观园!都让她不会怀疑李桂的这个本领。
因此当李桂说完后,薛宝钗叹道:“原来李兄弟是在做这等大事!外面还议论纷纷呢,真是委屈你了。承蒙你看的起我着一介女流,这事我尽力去做就是,嗯,我先上张诚放出风去,让他在京师有分号的商家面前先露一露,你看如何?”
薛宝钗的想法是在京师有分号的商家一定会清楚大观园之事,听到李桂歌颂开发后,愿意投资的意愿会比较强。
这个意思李桂自然理解,闻言笑道:“如此甚好,宝姐姐心思真是慎密,巾帼不让须眉,却不是什么小女子。”
面对李桂的夸赞,薛宝钗闻言心里一喜,脸色却微微一红,随即抬起茶盏,呷了口茶,掩饰了一下,然后才说道:“你估计要多少银子才能把这事搞好。”
这个问题对李桂却有些难度,因为他不是学工程的,更没有搞过古代的土木工程,而且现在这事他还没向懂的土木建筑的墨即询问。
他也不好询问,因为李桂感觉如果墨即见他摊子铺的那么大,传出去,其它人会以为他是在画饼,无形中增大收取烟花税的难度。
但是李桂是有对比物的,大观园就是,大观园总共花了二百余万两,而要开发的地盘虽然大了些,但绝对不会比大观园精致,而且来自后世李桂自然知道开发商让客服预付购房款的事。
因此李桂想了一下说道:“大约得二三百万两。”
二三百万两这个数目,要是别人说要用这么多银子坐生意,薛宝钗一定回大吃一惊。但是李桂说出来,薛宝钗却没感到有什么稀奇,因为她早已知道李桂操作大观园的事。
因此闻言,薛宝钗说道:“这也得百余商家,你需等到一下,只是这利润该如何分配。”
“我是这么想的,这个窟窿是一定要补上的……”
……
李桂与薛宝钗在中堂里商议着细节,而鸳鸯、玉钏、香菱也没走远,而是在院中闲谈着,谈论着金陵的美食、美景、风土人情。
不过她们虽然谈笑风生,李桂来此的理由也正当,但不知为何,鸳鸯和玉钏都有一种李桂贺薛宝钗要越走越近的感觉……
她们感觉必须得把这个事情向探春说一说,假公济私,这还了得。
……
而于此同时莫愁湖畔,秦可卿也走出来深宅在宝珠的陪伴下,去了金山寺。
这座深宅是以前泰宁帝的行宫,幽深僻静,现在早已被泰宁帝赐予了秦可卿。
而在秦可卿和宝珠出门的那一刻,两个厂卫暗暗跟来上去——吃一堑,长一智,自从秦可卿在宁国府出事后,泰宁帝对秦可卿的安全九上来些心。
这其实也是正常的父女之情,作为一个父亲,只要是有能力,条件允许,自然不会在子女的安全上吝啬。
去金山寺的路上游人如织,士子庶民混行,马车不由的慢了下来,而这时嘈杂的路人的声音也纷纷钻进了秦可卿与宝珠的耳内。
”这位秀才老爷,请问前面怎么那么多官爷?”一个挑着青菜的路人问道。
”收税的?”
“啊!”
担菜的老农转身欲走,那位秀才老爷却“嗤”了一声,笑道:“你跑什么,就你这捆子青菜,李桂大人岂能看上。”
“李桂?!”
虽然李桂已经来金陵一段时间了,但是秦可卿与宝珠一项久居深宅,只有在静极思动时才逛逛街,买些女子用品之类的,或者上上香、拜拜菩萨,寻求一下精神上大安慰,所以秦可卿至今还不知道李桂已经来金陵的消息。
而对于李桂,可以这么说,她比薛宝钗思念的还要深,这一是因为李桂曾经帮助过她,也可以说是助她成长,而这期间李桂的才华已经令她心动神摇,这才让他有了送玉之举。
第二则是因为泰宁帝!
如果说薛宝钗与李桂之间,世俗的门第观念成了他们不好逾越的鸿沟——薛宝钗的家世以及嫡女的身份,再加上与王夫人的关系,让她不好嫁与李桂做妾。
但是秦可卿和李桂之间却完全不存在!
因为临行前泰宁帝曾经对秦可卿说过如果你们有缘,可以在一起。
这句话其实令秦可卿的心情复杂,因为这句话好像是允许了她与李桂的好事,但是却又令秦可卿感到缥缈无踪——这一南一北,两地相隔的,缘分在哪里?
而现在她心中的这份飘渺无踪陡然清晰了起来!
但是她还是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樱唇里喃喃了一句之后,秦可卿呆了一呆,随即就猛的撩开了车帘,探出了倾城的玉颜。
“这位大哥,敢问知府叫什么名字,多大年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