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文

分卷阅读127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东宫难为 作者:浮生闲散

    分卷阅读127

    道这么多人面前,云阳就是再不高兴也不会怎么样。于是李承勋便大着胆,转头往小高的碗里夹了一块鱼肉,以示嘉奖。小高受宠若惊,忙道:“多谢太子,多谢太子。”

    李承勋笑道:“小高最近,愈发的会说话了。”

    ……

    今日来栖凤原的兄弟只有相王没有来,除此之外还有几个堂兄弟也应邀前来。众人在别墅外的空旷之处席地而坐,摆上菊花酒、茱萸酒,葛麻糕,米锦糕和菊花糕。便开始吟咏菊花。

    肃王的世子李承佐久居弗林,刚回大唐没多久,连话还说不太通畅,就更别说做诗了。他母亲是弗林公主,因而他也生了双湛蓝色的眼睛,皮肤白皙与常人不同,喝醉了酒便开始说起弗林话,惹得众人大笑。

    十岁的岐王年纪最小,不会作什么诗,急的满脸通红,不一会儿头上便被插满了菊花和茱萸……

    李承勋折了许多枝茱萸,给众兄弟一一带上。之后便重新坐回云阳身边,故意凑近些,拿起手边剩的最后一支茱萸,给云阳插上,而后在他耳边轻轻说道:“爱妃,这是本宫折的最好的一支,给你带上……”说着便偷偷咬了云阳耳垂一下。

    当着这么多人的面,云阳不能奈他如何。众人都喝的醉醺醺的,似乎也没有人注意到这一幕,李承勋甚是开心,之后坐回原处,恢复了仪态端正的样子。

    后来……小高第二日正午才见到太子从房里出来,脸色苍白,扶着腰,下盘不稳……

    章九十一

    李承勋和裴后一直在追查策划那晚事情的人是谁,但是那人隐藏的太深,所有相关联的内侍早已被他先下手处理掉,一个不留,心狠手辣的程度让李承勋也不禁汗颜。

    自那之后,宫中朝中便再没起过什么风波,但毕竟明枪易躲,暗箭难防,找不出那个人,李承勋心中一直不安。

    今日早朝之后,皇帝将李承勋唤住,让李承勋随他在宫中随意走走。

    李承勋虽拿不准皇帝在想什么,但也不能拒绝。走了一会儿,到了麟德殿外,皇帝忽然说道:“太子自回宫以来,政绩斐然,朕很是欣慰。”

    李承勋听后忙道:“都是父皇教导有方,朝臣帮扶,儿臣实在惭愧。”

    皇帝笑了笑,转头看着李承勋,“近日总有人给朕上奏,让朕将尚书令一职授予你……”

    李承勋听到此处大骇,惊得一时不知该说什么好,千防万防,竟没有料到那人还有这么一招。

    大唐中央三省,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台,中书省负责定旨出命,门下省掌封驳审议,尚书省职责为执行,同时掌控六部。虽然三省看起来互相牵制,但实际上最为位高职重的便为尚书令一职。

    尚书令位高权重,自隋以来基本不设,再加上太宗皇帝为太子时曾任此职,自他之后再没有人敢任尚书令一职,故而便只有左、右仆射代领尚书省事。

    而太宗皇帝任此职时,是在玄武门兵变之后,高祖皇帝大权旁落,朝中政令皆出于东宫。太宗皇帝趁机扩大东宫的权力,并创制了十率府,詹事府,未出一年,高祖皇帝便不得已退位,成为了太上皇。

    此事大唐朝中上下无人不知,太子任尚书令,那么便意味着离皇帝退位不远。

    但是如今,李承勋的势力与当年的太宗皇帝是比不了的。

    太宗皇帝成为尚书令时,已经杀死了隐太子、齐王,又逼走了凤王,朝中内外皆是太宗幕僚,宗亲之中根本无人能与他相博。

    而李承勋至今只是有了军功,朝野之中,对他不服的还大有人在,而长安禁军只也掌控了三分之一,根本没有站稳脚跟。

    所以现在奏请睿宗皇帝授予李承勋尚书令一职,只有一个目的,便是离间李承勋与睿宗皇帝,让睿宗皇帝更加的忌惮李承勋。

    皇帝接着说道:“朕以为这提议甚好,正想与两位相国商议此事。”

    李承勋听到此处,立刻跪了下来,说道:“儿臣年幼愚钝,见识浅薄,难当此重任!”

    皇帝低头看了一眼,冷哼一声,说道:“太子太过自谦,你手上的那些府兵,还有那东宫的幕僚,怎能说担不起此任?”

    睿宗皇帝说的是气话,他此时必然认为是李承勋鼓动朝臣呈上那些奏折,图谋大权。

    帝王历来是疑心最重的,历代皇帝对太子的猜忌都没有消减过,李承勋如今有此实力,皇帝如何不怀疑他有不臣之心。

    “朕年纪大了,这大明宫恐怕也住不住了。过个一年半载,朕搬去太极宫,这个大明宫你来住好不好!”

    “父皇,儿臣所愿只是为父分忧,侍奉父皇。从未想过为此不忠不孝之事,请父皇明鉴!”

    “侍奉朕?”皇帝苦笑一声,“朕哪敢求你侍奉朕,朕只求你那十率府莫要再将朕吓到!给朕一个地方安享晚年!”

    李承勋听到此处,已是明白皇帝对自己的怀疑并非一朝一夕。如今自己羽翼未丰,若是失了皇帝的信任,必定会给人可乘之机。于是便说道:“父皇若怀疑儿臣的孝心,儿臣愿意重回大明宫,侍奉于父皇左右。尚书令一职关系社稷安危,儿臣实在担当不起,请父皇收回此意!”

    皇帝听了李承勋的话,没有在说什么,转身走上了麟德殿的石阶,之后便头也不回的进到殿中。

    李承勋见状,没有起身,而是转身向着麟德殿正殿的大门直直的跪着。

    膝盖已经跪的生疼,时值初冬,青石板铺成的地面冰凉,寒气自地下直入膝盖。李承勋身体本来就不好,渐渐便有些撑不住。

    一旁侍立的宫人看李承勋冻得脸色发青,不忍心的说道:“殿下,您还是回去吧!您这样跪着怎么能行?”

    李承勋平静的说道:“父皇还没有让我起来。”

    此时没有人会为李承勋求情,睿宗皇帝所要的是打压李承勋正盛的势头,以震君威,让朝臣知道大唐还有个皇帝,此时任何人来求情只会适得其反。

    所以李承勋只能在这里跪着,跪倒睿宗皇帝消了气,心满意足为止。

    但也只能是让睿宗皇帝消消气而已,若是想让皇帝打消对自己的疑虑,仅凭这苦肉计根本没有用。

    日渐西斜,李承勋已经在麟德殿外跪了两个时辰,没有吃午饭,也没有喝一口水,再加上天气严寒,不觉有些昏昏沉

    分卷阅读127

    -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