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文

分卷阅读117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东宫难为 作者:浮生闲散

    分卷阅读117

    司准式,其降番日。

    乃令堂弟银青光禄大夫殿中监汉中郡王瑀,充册命英武威远毗伽阙可汗使;以堂侄正议大夫行右司郎中上柱国上封县公、赐紫金鱼袋巽为副;特差重臣开府仪同三司、行尚书左仆射冀国公裴冕,送至界首,凡百臣庶,宜知联怀。”

    皇帝如今共有九女,宁国第二,今年已经二十五岁。始嫁郑贵妃的族兄郑瑱。后来郑氏被诛,宁国公主寡居在家。皇帝对这个女儿一直心怀愧疚,此次和亲本欲让三女安康或四女晋宁出降,谁料宁国公主竟然入宫主动请求皇上,要求出关和亲,皇帝见她态度坚决,只得答应。

    六月甲午,皇帝于宣政殿册命,之后率百官送至玄武门外。

    睿宗皇帝握着宁国公主的手,一直送到车驾前,看着眼前一身华服面无表情的宁国公主,说道:“扶姜,是朕对不住你啊!”

    宁国公主,闺名李扶姜。

    宁国公主听了此话,双眼微红,努力勾起嘴角,说道:“国家事重,死且无恨。”

    短短一句话,仅有八个字,却让睿宗皇帝心如刀绞。

    当年他宠幸郑氏,封赏扶持郑家,不顾宁国公主的心意将她许配给郑瑱,害的她年纪轻轻便守寡在家。如今,这个女儿却又主动站出来要求和亲,言语之间,处处以国家为重。

    念及此,睿宗皇帝不禁留下眼泪。他身体不适,经不起折腾,便转身对一同前来的李承勋说道:“太子……你……再替朕,送你……姐姐一程……”

    话至此处,已是泣不成声。

    李承勋奉命送宁国公主至咸阳磁门驿时,已是傍晚,送亲队伍便在驿站歇息。

    用完晚饭,李承勋便送宁国公主回住处歇着。

    宁国公主出嫁时李承勋刚到大明宫一年,与她并不熟悉。虽是姐弟,一路上两人却并无什么话好说。

    等到了宁国的房间外,宁国公主正要进去,一直沉默不语的李承勋才忽然开口道:“对不起。”

    宁国公主诧异的转头,看着李承勋,略微想了想,便明白李承勋为何会道歉,笑着说道:“太子不用这样,若不是你当日借兵,恐怕如今大唐还是内忧外患,哪里有今日的太平?”

    “可是这番太平,却最终受苦的是阿姊你。”

    宁国公主摇了摇头,说道:“生于皇家,既享有了天下最大的荣耀,也应担的起安平天下的责任,这样才算公平。”宁国说道此处,略作停顿,之后又道:“今后我生母与胞妹平姜,还要劳烦你多多照顾。”

    “承勋定当尽心尽力。”

    宁国又想了想,道“将来父皇要给平姜许个人家,平姜若是不愿意,太子可能帮帮她。我这一生已成如此,只盼我那个妹妹此生,能比我幸福……”宁国公主话致此处,已是哽咽无声。

    李承勋点头,认真的说道:“阿姊放心,今后平姜的婚事,我定让她自己做主。”

    宁国公主努力的扯了扯嘴角,但却实在笑不出来,最终作罢:“那我先,谢过太子。”

    正说着,小高忽然从前院跑过来,边跑边说道:“殿下,殿下,云率来了。”

    李承勋听了此话,立刻拦住即将进屋的宁国公主,说道:“阿姊且等等,有人来送你了……”

    云阳带来的是宁国公主的生母宋淑妃和通报妹妹淮阳公主李平姜。

    宋淑妃本是充容,在宫中不算受宠,经此事被晋封为淑妃,不过却仍无法送宁国公主出城。李承勋对宁国公主心中有愧,便请求裴后想办法让宋淑妃出城送长安一程,裴后原本说此事不宜办到,却最终还是办成了。

    宁国公主在见到宋淑妃和淮阳公主时,隐忍许久的眼泪终于流了出来,走上去搂住宋淑妃,泣道:“娘……”

    宋淑妃亦是满脸泪痕,换着宁国公主的乳名。

    淮阳公主今年八岁,她在一旁抓着宁国公主的手,哭着说道:“回纥在哪里?姐姐要嫁去多远,今后,今后还能再见吗?”

    宋淑妃与淮阳公主陪宁国住了一夜,第二日再出发,便不能再送,就连李承勋送到此处,也要回去。

    宁国公主上马车之前,又重新叮嘱淮阳好好孝顺宋淑妃,之后跪在地上,郑重的向宋淑妃深深拜了三下,才上车北行。

    宋淑妃看着送嫁的车队渐行渐远,将淮阳公主紧紧搂在身边。

    待到车队已经远至看不到,宋淑妃依旧没有要走的意思,李承勋只得提醒道:“淑妃娘娘,若是再不回去,恐怕无法于日落之前赶回长安。”

    宋淑妃这才回过神来,转头看着李承勋,说道:“太子所言极是。”而后低头对淮阳公主说道:“平儿,我们回去吧!”

    宋淑妃是长辈,自然走在李承勋前面。她走了几步,又转过身看向远方,那里已是什么也没有,叹了口气,宋淑妃说道:“我听说回纥的可汗薨后,可敦便要再嫁下一任可汗。宁国一生命苦,嫁了两次,将来若她丧夫之后,大唐可能有国力将她接回来,莫要再嫁了……”

    李承勋沉默了片刻,之后抬头看着宋淑妃,目光坚定:“必能做到。”

    章八十四

    夏历的七月七日为七夕节,皇帝与张昭容在兴庆宫游宴。宫中以锦结成楼殿,高百尺,上面可以坐数十人。瓜果酒炙摆放在其中,在放上坐具,祭祀牛郎。侄女二星。

    同行的妃嫔以九孔针、五色线,对着月亮穿针,过的最多的人便是巧之候。宫女会求恩于牵牛星、织女星,各自捉蜘蛛关在小盒子中,到了天亮时打开看蛛网稀密,密的人言巧多,稀者言巧少。民间对此纷纷效仿。

    张昭容不过一个二八少女,年少贪玩。对月穿针几次不成,仍不肯放弃,皇帝在一旁看着她那别扭的样子,笑呵呵的要帮他,张昭容却更是不开心,把皇帝推开。

    正在这时,负责禁卫的左金吾卫上将军方常旭在殿外求见,皇帝宣他进来。只见他看起来不过二十多岁,神情严肃,见到皇帝,单膝跪下说道:“启禀皇上,兴庆宫内外皆已严查一遍,并无差漏。”

    皇帝颔首道:“朕知道了,下去吧!”

    带方常旭走后,张昭容道:“这位方将军年纪轻轻就能任左金吾卫上将军,真是了不得。”

    皇帝对张昭容说道:“他本是东宫右率,当初金吾卫被齐王把持,他

    分卷阅读117

    -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