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文

第525章 全面改革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隆安元年,八月,天子下旨敕封大都护卫朔为雍王。
    诏命一出,天下哗然。
    虽然这并非大晋第一个异姓王,但之前不管是前燕、还是代国都有一个显著特征。
    即慕容皝、拓跋猗卢都出身胡虏,与卫朔出身炎黄苗裔有本质区别,由此造成的影响也大为不同。
    外界在惊骇之余,更多的还是悲哀和默然。
    一些见识深远之辈已看得分明,时至今日朝廷日渐式微,大晋已是名存实亡。
    而这无疑将助长一些人野心,让他们加快谋逆脚步。
    不管外界是何反应,反正河西上下十分高兴大都护进封雍王。
    而最欣喜者,莫过于敦煌郭氏。
    想当年,郭家迫于无奈才将郭媛嫁与卫朔,谁成想一眨眼卫朔竟已贵为王侯。
    而更让郭家兴奋的是,河西已隐隐有了一统天下之迹象。
    若卫朔最终真成了天下之主,那敦煌郭家必将也跟着水涨船高。
    不理会外界纷纷扰扰,等将崔宏、王谧送走后,卫朔准备借封王机会,进一步推动政务改革。
    说起来,卫朔入主河西以来,已相继推动了数次政务改革。
    不管是军政分离也好,还是推行科举、力行法治也罢,都是为夯实其统治根基。
    而经过十年不断努力,眼下根基已扎牢靠,他终于能大刀阔斧地推行进一步改革。
    目前,河西政务是由都护府处理,并由左、右长史牵头负责。
    这套机构差不多已运行了近十年,为河西强大做出了卓越贡献。
    但随着地盘越来越大,都护府已渐渐不能满足当前需要。
    严格说,河西政权更像是由权臣独自掌握的“霸府”,而这也是魏晋以来的政治常态。
    魏晋两朝都是由手握军事力量的权臣逐步建立起来的,他们组成一套机构,完全在正规官制以外,自由行使职权。
    自从魏晋开此先例,直到南北朝,一般制度都是由临时措置而逐渐成为习惯的。
    不然,卫朔那样在河西折腾,竟也没引起多大波澜,正是因为大家已早见怪不怪。
    但今日随着卫朔封王,疆域又扩大到了一定程度,再像以前那样显然不行。
    可以说今天卫朔此举几乎是在为日后新帝国设计政权组织,由不得他不尽心、小心。
    在正式调整机构前,卫朔先要跟崔浩、宋繇、张湛、崔宏、宗畅、史暠等几名重要心腹通通气。
    这天,在偏殿内,卫朔与一众心腹齐聚一堂,热烈讨论着调整机构事宜。
    机构调整不单单是简单的人事任免,更多地将牵扯太多利益纠纷,当中有很多值得商榷的东西。
    “孤仔细考虑了一下,我们可以吸收汉魏晋等朝某些长处,再结合自身优点,最终再拿出符合河西实际的组织机构。”
    “不提其他,其实三省制就很不错。”
    “曹魏时期,尚书不再是丞相属官,而成为独立的政务机关。尚书省设尚书令一人,尚书左、右仆射各一人。”
    “且由于中书省的设立,尚书省不再决定政策,改为负责具体国务的处置,与都护府职责有异曲同工之妙。”
    “按规定,尚书省下设五曹,即吏曹(掌官员迁调)、左民(掌人民户籍、税赋)、客曹(掌属国、邦交事务)、五兵(掌军官选任与军队训练)、度支(掌国库)治事。”
    “每曹设尚书一人,尚书之下设侍郎、郎中等官。”
    “并有殿中、吏部、驾部、金部、虞曹、比部、南主客、祠部、度支、库部、农部、水部、仪曹、三公、仓部、民曹、二千石、都官、中兵、外兵、都兵、别兵、骑兵、考工、定科等二十五郎,以协助尚书分领诸务。”
    “朔以为可在曹魏尚书省基础上,进行增减、修改,以满足河西需求。”
    “比如曹魏尚书省下设诸曹太少,分工也不明确,这些都需要彻底推倒重设。”
    “另外,曹与部的称呼纠缠在一起,需要进一步划分清晰。”
    “经初步考虑,新尚书省将设吏、度支、户、农、工商、学、转运、外务等八部。”
    “从今以后,尚书省各曹一律改称部,各部主官为尚书、副手为左右侍郎。”
    在场众人闻言顿时明了,大都护这是把都护府那一套换个牌子弄到了尚书省名下,看来以后尚书省将主管全部政务。
    想到这儿,众人内心一下子火热起来,纷纷盯上了各部尚书之职。
    至于尚书左右仆射,不出意外,自然将落到两大长史手上。
    卫朔似乎洞悉了众人心思,他接着道:“鉴于尚书省权重,为了给予制衡,朔将增加门下省职权,赋予其审计、督察之责。”
    “门下省设左右散骑常侍,下领审计部及数量庞大的议郎,议郎分户、学等曹,分别对应尚书省各部,其日常职责是对各部进行审计、监督。”
    “说得通俗一点,便是尚书省决定钱怎么花、花哪里,而门下省则决定钱该不该花、花得对不对。”
    “也就是说,尚书省每花出一笔钱财,都必须得到门下省同意与监督。”
    此言一出,让原本对眼热尚书省的官员顿时犹豫起来。
    因为他们发现尚书省并非有想象中那么好,干什么事都有人看着,一不小心还会弄自己一身骚。
    崔浩、宋繇、史暠、宗畅、张湛等人则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在他们看来,雍王将传统尚书省、门下省改的面目全非,完全是在贯彻其分权、制衡思想。
    然而卫朔依然不罢休,他又开始对中书省大动干戈。
    魏晋以后,对中书省的官员特别看重,皇帝常委以机要重任,于是中央机关的主要权力便逐渐移到中书省了。
    而尚书省逐渐被疏远,尚书令只执行日常政务而已,不能参与机要。
    今卫朔将权重归尚书省,等于削弱了中书省权柄。
    于是,中书省被卫朔赋予了立法大权。
    “从今以后,河西治下中书省才有权颁布法律、法规。”
    “除此之外,任何部门或者人包括本王在内,都无权私自推行新律法、更改税率。”
    “中书省主官为左右中书侍郎,下领名额为单数的郎中。”
    “任何一项法律颁布,都必须获得半数以上郎中同意。”
    “而有资格担任郎中者,必须是拥有勋位之人,不然哪怕你出身豪门,也无权进入中书省任郎中。”
    “如今河西治下至少有数千名获得勋位的人,为了保证公平,须按地域、职位等不同尽可能的从中挑出涵盖范围最广的人群担任郎中,名额暂定为三百六十五个。”
    卫朔将立法权赋给中书省,却又担心被世家贵族把持,这才定下上述规矩。
    目前,获得河西勋位者大部分为寒门庶族出身,其中既有作战勇敢的士卒,又有种地技术高的农户,还有认真缴纳税赋的个体户。
    甚至包括、教书育人的先生,创新技术的工匠等等,几乎是各行各业代表,但偏偏没有世家子弟在其中。
    “最后,除了三省之外,尚有监察总署、大理寺、巡检总署等监察、司法机构,分别负责调查、审判、抓捕之权。”
    “这三大机构与三省并列,直接向本王以及内阁负责,其他诸如三省各级官员无权对监察总署、大理寺、巡检总署指手画脚。”
    “至于内阁是什么……等下再说。”
    “介绍完了政事方面,孤再来谈谈军事机构改革。”
    “我意撤销将军府,改设枢密院,下辖五部一监两署,地位等同于尚书省各部。”
    “分别为参谋部(原参军司)、陆军部(原步兵司、骑兵司合并)、水师部(新设)、府兵部(原府兵司)、联勤部(原联勤司)、军情署(原斥候司)、军器监、军法署。”
    “而侍卫军司从今天起不再归枢密院管理,由新成立的内卫部掌管。”
    “其下辖侍卫军司、锦衣卫两大机构,直接向孤负责。”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