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文

第0147章 改革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中原改朝换代的消息不久也传到了辽国,对于此时辽国朝野上下倒是没什么趁乱而动的想法,辽国自太祖阿保机创立至今,中原大地上已经经历过三次改朝换代,相反从最近几十年来看,每一次中原的天地变色对辽国来说不是什么好兆头。
    从当年大周代晋之后,历任中原王朝的皇帝对北方辽国都是一种虎视眈眈的态度,大有北上吞并的想法,而且大周皇帝还曾御驾亲征过辽国,再后来大宋代周,宋天子对辽国也是攻伐数次,每一次都打得两国筋疲力尽。
    如今大唐又代了宋,还不知道这大唐的皇帝对辽国是个什么样的态度。
    这是,辽国王庭召集群臣,商讨应对新生大唐之策。
    辽国在很多年前已经接受并有向汉家文化靠拢的意图,经过这几十年的发展,上至辽国朝,下至民间百态,汉化的痕迹已经十分明显,就连辽国上京临潢府的宫殿建筑都与中原没有多大出入。
    从游牧民族渐渐变成了半游牧半畜牧农耕民族,辽国也和中原一样对筑城而居很重视,几乎抛弃了草原民族的习性,高大的城池,严密的军事防御,机动灵活而又强大的骑兵,可能这就是为什么大周和大宋都不能在短时间之内击败辽国的一个重要原因。
    辽上京,是辽国历代皇帝一年之中逗留时间最久的地方,这里有着丰富多彩的契丹和汉文化的交集,市井的繁华并不比中原汴梁逊色多少。
    当然,辽人不管多么崇拜汉化,可骨子里还是流淌着千百年来的草原血性,上京的皇宫群里,几个几座巍峨主殿鹤立鸡群,在这几座宫殿的外围,大大小小分布着数百座大帐,它们是契丹贵族和保卫皇宫的卫士的居所,是为斡耳朵。
    从辽国的政治格局来看,此时的辽国很像中原王朝几千年前的夏商周时期,国内的实际掌权者都是由皇帝分封的贵族来统治,将辽国划分为大大小小不等的千户和万户,辽国百姓对辽国皇帝没有被直接统治的义务,他们只对统治他们的千户或万户交粮纳贡,承担战事需要。
    当然,辽国皇帝是这些贵族之中势力最大的一支,每有战事,辽国皇帝便向辽国各贵族发出号令,让他们各自召集部族加入皇帝的军队作战,战后按军功进行分配战利品。
    辽国百姓出则为兵,入则为民,战斗力十分强悍,几乎能做到全民皆兵,到了后来金国,这在历史上有一个称号,称为大金蒙安谋克制,和后世的清八旗制十分类似。
    百十年后,成吉思汗创立大蒙古国也是采用了这种军民合一的制度,一直到大元的建立,直至到后来朱元彰推翻大元建立大明时,这种制度也被延续了下来,成为了大明的军制,被称为卫所制,其卫所的统兵者都是由大明的勋贵们世代延续,大明的军队出则为兵,入则为民,边关三分守城七分屯田,内地八分屯田两分守城,但这种军民合一的制度并不适合中原民族,长期的农耕劳作早已经让军队丧失了作战的能力,所以,大明这种卫所制仅出现几十年后就已经形同虚设,国家的正规军作战渐渐被募兵制所代替。
    辽国创立的这种军事制度之所以能延续近千年,实则和他们的地理位置有关系,出则为兵入则为兵,但辽人不管是出是入,他们的生活就是战场,或与人斗,或与草原上的飞禽走兽斗,对他们来说,狩猎就是他们的生活方式,射人和射动物好像没什么区别。
    因此,这种全民皆兵的军制是最适合草原王朝使用,它能让草原民族快速的集结起来,反挥出最大最强憾的攻击力,机动的骑兵如风一般在草原狂奔,来去自如,中原历代王朝的历次北伐是吃尽了苦头。
    陆飞作为一个后世之人,他深知辽人这种军制的厉害,千百年来就没有哪一种军制能与之抗衡,就算是后世火器大行其道于大明军队时,明军对付只识弯刀射大雕的后金军也是只有招架之力,这就说明,先进的火器并不是战场上的唯一致胜法宝,说到底还得有先进的军事制度。
    改变一种王朝历来以久的军事制度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那需要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在这其中要涉及到国计民生等等方方面面,陆飞现在还没有能力,也不是说陆飞能力不足,只是这年代的生产力水平还没有强大到足以支撑起一支独立化的军事力量。
    明太祖曾豪言的宣称:朕养百万军,不费百姓一粒粮。
    可这百万军的吃喝用度总人来供养,谁养,军队养活自己,如此一说这哪里还是军队,简直就是一支半工半民的民兵,战斗力日渐低下也就不足为奇了。
    陆飞想打造一支纯雇佣军团,可孱弱的小农经济王朝能养活几个职业兵,一万,还是十万,过十万只怕这朝廷的财政就得破产了。
    按现在大唐从大宋承继来的军政措施,有点职业化军队的趋势,但要命的事大宋的募兵制是终生服役制,除非因战伤或疾病才有退役的可能,否则就得老死军中,这就显得僵化了,想要在军中出人投地的机会虽然多,但军职将官的位子少,而且还有性命之忧,如此一来,随着军中士兵年纪老化,战斗力日趋低下。
    自从与薛居正大吵了一架后,陆飞就加快了对禁军的改革,首先就是要精兵简政,裁撤一些老兵和只为混军饷的兵油子,除了强制裁军外,殿前司还贴出告示,鼓励禁军自动放弃军职,回归田园去从事劳作。
    陆飞记得一句话,在这种生产力低下的年代,一夫不耕或受其饥,一妇不织或受其寒,朝廷的财政不能被这些冗兵拖累。
    兵法有云,兵在精而不在众,陆飞深信此理。
    裁军的政令下达五日后,禁军各军报上来的数字却让陆飞大失所望,整个禁军二十万人加上巡城兵备司的一万军丁在此次裁军中一共才裁下去六百来人。
    看到这种数字,陆飞也只有无奈的份,裁军就意味着是在拿掉一些人的铁饭碗,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很多人的实力,虽然陆飞这次仅仅只下了一个裁军的政令,但很多人都猜到了,陆殿帅要做的可能这仅仅是个开始,最终的目的还是想独霸军权。
    选择在这种四面楚歌的时候精改殿前司,陆飞是下了很大决心的,谁也不知道田重进或是还有谁会突然向汴梁进军,自己手里若是没有一支相当有实力的军队那是很可怕的。
    虽然在这时候动手顾虑重重,却也有一种切实的好处,那就是可以大张旗鼓不用掩人耳目,可以打着备战的旗号行事,从大局上来看,还没有人敢公开表示反对。
    又是一个诸事繁杂的日子,天夜时,陆飞疲倦的身体靠在马车上,心里什么也不想去思考,就这样随着马车的摇晃的回府去,美美泡个热水澡,睡上一觉,等着明天同样是费心劳力的一天开始。
    一队亲骑兵在马车的前后簇拥,刚要上天波桥的时候,陆飞突然对赶车的车夫喊道:“调头,去薛相公府上!”
    车夫诺了一声便此折回,路上已是华灯初上,陆飞挑开车帘,此情此景不由得又让他想起了和杨家三妹相会的那个黄昏,只是现在不管他再怎么回首,灯火阑珊处也没有那个白衣丽影。
    马车‘嗒嗒’的走着,不紧不慢,夜色完全降临时,已然来到了薛居正的府邸大门外,亲兵递上名贴,不一会,便见薛府大门四开,薛居正领着妻儿老小还有一群家仆涌了出来。
    这多少让刚刚探出马车的陆飞有些意外,不应该呀,前几天两人为了是不是议和之事大吵了一架,临走还是怒气冲冲的拂袖而去,咋这么快就待自己若上宾了。
    只见薛居正一身常服,拱手上前,道:“陆殿帅光临寒舍,实乃蓬荜生辉,有失远迎,罪过罪过,快请。”
    陆飞不由得去细细打量薛居正这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不像是装的呀,再说薛居正在朝里一向以一身正气自居,从不弄这些阿谀奉承之举,今天倒是真让人难以琢磨了。
    薛居正的举动倒让陆飞有些懵懂了,愣了愣,茫然四顾,嘿嘿一笑,道:“我,我这走错门了吗?这是薛相公府上吗?”
    薛居正捋须哈哈一乐,作了请的手势,笑道:“如假包换,今日下值回府后老夫正犹豫着是不是再去您府上拜会,却不料陆殿帅您也不经念叨,这不你倒是想到老夫前头了。”
    陆飞更诧异,慢步入了薛府,也无心去看薛家的园子,说道:“薛相公真不愧是宰相,心胸自不是常人能比,那日在下真是失礼之重呀,这思前想后觉得还是应该来向老相公致谦,在下年轻气盛,冲撞了您,莫怪莫怪!”
    今天的薛居正完全变了一个人,好像有几分老小孩的喜气洋洋,哈哈一笑,随即便简单的将自己的家眷引来给陆飞见礼,在这里陆飞也不敢托大,回礼也是甚恭。
    随着这些俗套过程走完,薛居正又让侍女端来茶水,而后便挥挥手让所有人都退了下去。
    厅堂里,陆飞和薛居正分宾主落了座,这时薛居正才道:“陆殿帅日理万机,不会是真的有空来给我这遭老头子致谦来的吧。”
    陆飞一听,忙伸开双臂,左右看了看,笑道:“怎么?我不像是来致谦的吗?不够诚意吗?”
    薛居正哈哈笑道:“既是为此而来,陆将军却是两手空空,老夫可丝毫看不出您的诚意。”
    陆飞一愣,当即又哈哈一笑,道:“见笑见笑,来得匆忙,这礼品倒是疏忽了,日后一定补上,今日我来一是致谦,二也是有事不决想请薛相公给晚辈拿拿主意。”
    薛居正好像猜到了,笑道:“老夫也正有事想找你,正好,在你开口之前,能否容老夫先行度之,看你我之事是否是同一件事?”
    陆飞忙道:“只听说薛相公治国有方,却不知您老还会占卜之术,行,您试猜之。”
    只见薛居正起身离了座,在陆飞面前来回而走,一幅深思状,半晌又凑到陆飞近前,小声道:“可是为石保吉,石驸马而来?”
    陆飞的眼不由的睁大了,咧咧嘴干笑了几声,喃喃道:“您,您真的会占卜之术?”
    “哈哈!”薛居正的笑声很洪亮,充满着精气神,随即又道:“不是老夫猜得准,是陆将军这些日子的所作所为,再加上这些日子发生的事,这也不难猜。”
    陆飞大感诧异,忙道:“从何猜来?”
    薛居正道:“你不久前有意遣使入河北议和,随后又大刀阔斧的剪除禁军的陈年陋习,虽然到目前来看还没有什么显著的成效,但老夫却是看出来了,陆将军有魄力,而到现在您对派谁出使河北的人选却一直未定,所以老夫就断定你是为石保吉而来。”
    陆飞笑了笑,侧目皱眉道:“就凭这些?”
    “这还不够么?”薛居正说得很自信,道:“石保吉原属禁军内殿诸班的指挥使,因其先父和延庆公主的关系,石家在朝野里有着相当高的声望,在禁军和边军中更有着大批的亲信,大唐立国之时您一直没有对他下手,这足见陆将军心思缜密,恰好这次河北兵乱,田重进又是石家原来的家将,所谓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将军您是不是打算让石保吉走一趟河北。”
    陆飞心服口服,当即抱拳道:“佩服佩服,在下确有此想,只是……”
    薛居正忙道:“只是怕这是送羊入虎口,更有可能石保吉去了河北之后便借其石家的威望振臂一呼吧?”
    陆飞点点头,道:“没错,正因为我决断不了,所以才来请老相公为我一决呀,您认为此事可行否?”
    薛居正微微一笑,随即点点头道:“可行,不但可行,而且这一步棋相当高明。”
    陆飞心中一紧,好像自己心里这点小九九被人发现了一样,忙道:“为何?”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