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文

第三节 “无”中生“有”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古代有德行的禅师,要求参禅者“把杯子里的水倒空”,不要盲目自信,才能装进禅意的“活水”,悟到“佛法大意”。要把自己“杯子里的水倒空”,都那么不容易,要做到胸怀宽广,像大海一样可以包容一切,谈何容易。
    老子思想之所以深不可测,是因为他心中空无一念。“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与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若冰之将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浑兮其若浊。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惟不盈,故能蔽不新成。”
    自古懂得“道”的人,玄通微妙,深刻到不为人所解识。正因为难以看透认识,所以显得威严庄重,受人敬仰。思量起来小心谨慎,就像冬天踏过冰河;提防起来,就像强敌环绕四周;可如果心胸开阔起来,便能融入其中,万分洒脱。时刻保持一颗纯朴之心,心怀若谷,包容一切。可是谁能够在浑浊中,慢慢澄清?谁能在长久的安定中变动起来,慢慢趋近?是你心不能清静,才糊涂起来。敞开胸怀,保持一颗纯朴之心,便得新生。如果能持久保持这种状态而不自满,便能去旧迎新。
    文人学士如此,参禅者如此,那君临天下的统治者更是如此,他们选贤任能,治理天下,没有虚怀若谷,如何“从谏如流”呢?
    在我国历代有识之士、都把虚怀若谷作为修身之道。如雄才大略、胸阔如海的李世民,更是虚怀若谷,很多所作所为让后人称道。
    在李世民即位时,唐朝中实际上是形成不同的政治派别,每一派都各自为营,新皇唐太宗刚刚登基,需要稳固朝政。摆在他面前的任务是:既要树立皇帝的威信,还要消除敌党的疑惧,
    李世民登基后,便公布了一份名单,这份上既有太上皇的心腹,也有李建成的党羽,都划为功臣,博大的胸怀可见一斑。
    尤其是魏征,他曾献计除掉李世民,但新皇不计前嫌,反而委以重任。受到重用的魏征尽心尽力辅佐治理国家。一次,魏征直言进谏惹怒了唐太宗,皇帝退朝回宫后,对长孙皇后说道:“总有一天,我要杀了这个乡巴佬!”皇后为什么,唐太宗大声说:“魏征老儿,他经常当众侮辱我。”皇后道贺说:“妾听说‘明君臣直’,魏征正直敢言,正表明陛下是圣明的君主,妾不敢不贺!”太宗幡然醒悟,为人君者心胸要宽广呀!长孙皇后死后,太宗常常悼念她,道:“现在再也听不到她的良言了,我失掉了一个贤内助。”
    正是唐太宗李世民具有虚怀若谷的胸怀对待“纳谏”,大臣们才能直言不讳,这才有“贞观之治”。
    聪明的管理者会发挥人之特长,责任到人,奖罚分明。在他他的态度会影响下一定会形成一个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团队,这样的组织定能所向披靡。
    一个真正虚怀若谷的人,心胸是能够时刻敞开的。其内在不管感到多么自信,仍旧向别人学习充实自己,放开一点,再放开一点,继续把心胸放开,放到像天那么大,像地那么大,像海那么大。
    一个人要想提升灵性,就要学会放开,听人说话,与人共事,都秉持着虚怀若谷的心境。,稍微虚心,势必有所收获,非常虚心,就有大大的所得,包容一切,再融会贯通,才有可能成为真正的高手。它是一种胸怀,一种气魄,它更是一种美,一种最具有人格魅力的美。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