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学会在得到和失去中找到平衡
?有一个笑话,一位农民父亲要给儿子娶个媳妇。他去找地主,说我给你女儿找了个老公,是布行的老板;又找到布行的老板,说我给你推荐一个得力助手,是地主家的女婿。这桩婚事就成了。这位父亲深通老子哲学,有对于“无”的期待,就会产生了“有”。
其实生意也是这样做成的。不论是商业上,社会中,还是人的成长,都是从“无”到“有”的。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无”就是“道”的本质和核心,“有”就是“道”的外在作用。“无”和“有”根本上是一回事,都是“道”。只不过“道”是有着宇宙中最丰富的内涵和形态的,所以才会有那么多不同的名称。“有”可以说是“气”、“无极”、“朴”,“无”就是宇宙根本法。
有生于无,其实是说物质之所以成为物质是因为它的客观实在性。
天下万物生于有,说的是三层意思:第一,万物得“气”而生,失“气”而死;第二,万物都直接或间接地从“无极”中化生;第三,万物回归的归宿就是“朴”。意思是说,天下的万物产生于看得见的有形质,有形质又产生于不可见的无形质。这里涉及到了有形与无形的关系,强调了无形之物的重要性。我的个人看法,简而言之,就是人们都是在精神世界中享受物质的,精神世界不存在,物质世界也就无从谈起。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天地的开端叫做无,万物的源头叫做有。老子说,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道德经第四十章》)这也是道的本质决定了。“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而道的本质就是自然。老子讲的道、自然,其实就相当于基督教的上帝,造就了万物,是自然的化身。但区别在于,道不是人格化的神,不像上帝那样有人的形体、有灵魂、有意志、有性格的最高存在所以想要体会“无“的奥妙之处,就要始终保持混沌未分的空灵心态;想要看明白“有“的外在表象,就要一直保持包容万有的整体认知。
有一位年轻人非常贫穷,连件像样的衣服也买不起。但他仍坚持着自己心中的电影梦想,他想当好莱坞的电影明星。第一次,他带着自己写的剧本去拜访了500家电影公司,竟没有一家愿意聘用他。他没有灰心,开始了他的第二轮拜访与自我推荐。第二轮拜访也以失败而告终。第三轮的拜访结果仍与第二轮相同。但这位年轻人没有放弃,不久后又艰难的开始了他的第四轮拜访。皇天不负有心人,终于有一家电影公司的老板竟答应让他留下剧本先看一看。他欣喜若狂。几天后,公司请他前去详细商谈。这部名叫《洛奇》的电影就诞生了。
坚持就是胜利!
他们说;“他们说昨天之所以不同于今天,恰恰是因为昨天的感受依然在我们心中。”昨天没有过去,只是和感动的回忆一起来到了现在,不是吗?时间虽然是变动的,但时间的概念却是永恒的,概念就是是时间的真理。那么真理是什么呢?就是“质真若渝,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声希,大象无形也”。其实,老人家在告诉我们“时间”的概念的永恒的真理,就是宇宙是不断延伸,不断扩张的。在时间的永恒的长河中,生活永远是沉重的,只是有人去想,有人不想而已。成长的每一步都付出着代价,理想现实的差距带来的打击,我们学着从不知所措,到坦然,到学会珍惜感恩。虽然,失去的滋味像钝刀子剌肉,有可能就好不了,旧伤新伤一起折磨你,没有痊愈的时候。但生活就是这样,得到的同时在失去,失去也是得到,关键是学会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