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文

第一百零二章 招聘行长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你的意思让我交出行长一职?”朱建怀用异样的目光看着何莹丽。
    “不是我的意思,是发展趋势要求你这么做。”
    “当时你说成立农商银行,我就觉得这里面事情不少,果不其然吧。”
    “口头说理解,看来你实际上并不理解成立农商银行的意义。要想往前发展,要想做大,要想在与同行的竞争中立于不败,成立农商银行是大势所趋。银行业的竞争只能越来越激烈,就咱们现在这么个状况,别看目前的日子过得挺滋润,等外地的股份制银行一进来,咱们就得四面受敌了。”
    “我把行长一职交出去,别人做行长就能避免竞争?”朱建怀这显然是故意说气话。
    “谁做行长都要面对竞争,不是去回避,而是怎样更加积极地参与竞争,并在竞争中取胜,这才是关键!你一身兼两职,首尾不能相顾,纵然本事再大,也是双拳难敌四手。到时候你连本职工作都频于奔命,怎么顾得上你兼职的那个大清公司?”何莹丽说得语重心长。
    最后这句话对朱建怀触动最大,他所考虑的,正是害怕银行这边发生变动,将来对大清公司产生不利影响。
    “如果交出去,谁来做行长?”
    “现有人员中,我认为没有合适的。按以前的设想,最好从外面招聘。”
    “什么时候对外发布招聘消息?”
    “这个不用着急,农商银行也不是十天半个月就能组建起来的,半年一年完成所有工作就不错了。新行长最好在农商银行开业时就位。如果你对新行长有所期冀,这期间,你可以利用一切对外交往的机会,自己物色或请人帮你物色人选,通过考察接触,事先与未来的行长达成某种默契。”
    朱建怀没有说话,只是微微点头,他认为何莹丽不仅聪明能干,而且颇有心计。“这样招聘的行长能不能得到董事会的认可?”
    “你是董事长,这个时候你手中的权力就有用武之地了。再说,咱们董事会这几个人,除了老方,别人都好说话。即便是老方,他也就是过过嘴瘾,哪次坚持到最后了?但有一点,新行长的业务能力一定要说得过去,于公于私都要坚持任人唯贤。”
    ……
    根据得到通知的时间,乔倩按时到滨海农村合作银行人事科报到。办完手续,她先到董事长办公室,朱建怀向她交代了她的职务和工作内容,还给她单独安排了一间办公室,要求她在最短时间内熟悉工作环境。
    上班第三天,朱建怀让乔倩去找财务总监何莹丽,就部分工作进行交接。
    在乔倩看来,文案起草和档案管理之类的工作算不了什么,让她稍感头疼的是,作为董秘,必须熟悉政策、法规、董事会章程和银行内的若干规章制度,文秘专业的她,面对这些专业性很强的文件资料,确实感觉比较陌生。
    朱建怀告诉乔倩,要随时保持一种学习的心态,特别要多向财务总监何莹丽学习。乔倩听得出董事长的意思,她没事就往何莹丽办公室跑,一口一个何总地叫着,还主动做一些勤杂工的工作,弄得何莹丽都有点不好意思。
    不知是杨慧雯的特意叮嘱,还是原本就是如此,乔倩在八零后的年轻人中算是比较黯世事的,不仅在董事会成员面前圆滑有度,而且在短期内得到了何莹丽的信任,只要乔倩愿意学习的经验或专业知识,何莹丽就无保留地传授。
    农商银行筹备工作已经进行了三四个月,新行长的人选还没有着落,何莹丽不愿意主动往身上揽事,因为她决定不了未来行长的待遇和职权范围。
    要是她想揽事,她的好几个同学就在银行系统供职,这样的人选不难找到,但她决定不了给予对方的待遇,她怕日后坐蜡,于是觉得袖手旁观更好。
    在一次宴请中,朱建怀和省联社的张处长谈起过物色行长人选的事,他只是把这作为酒局上的一个闲聊话题,并没想让对方帮忙。哪知过了几天,这位张处长给朱建怀打电话,说他有位朋友想换工作环境,问朱建怀是否愿意考虑。
    农商银行成立在即,行长还没有落实,朱建怀也有点着急了。他在电话里简单询问了一些情况,告诉张处长,如果有诚意,就让他的朋友抽个时间来东兴面谈。
    过了两天,上午十点半左右,朱建怀在办公室听见门外的敲门声,“请进!”
    随着房门打开,进来一位皮肤白净,中等身材,衣着整洁,年龄在三十六七的年轻男士,“请问你是朱董事长吗?”
    “我就是朱建怀,你是?”
    “我叫赵宏斌,是省联社张处长的朋友,这是我的名片。”来人自我介绍,并从上衣兜掏出一张名片,双手递给朱建怀。
    “哦,你就是张处长的朋友?请坐。”
    赵宏斌坐在茶几侧面的一张单人沙发上,朱建怀用座机打了个内部电话,从外面进来一位年轻女士,沏了一杯茶放到赵宏斌前面的茶几上。
    “对,张处长让我过来看看,和你们谈谈。”
    “那先说说你的情况?”
    “好的。我学的是金融专业,研究生毕业后,通过招聘考试进入建设银行,被分配在省城一处分理处,从基层做起,经过五六年时间,现在是一家分理处的主任。”
    “你们可是国家大行啊,现在又是分理处主任,怎么想起来改换工作环境?”
    “国家大行就算是块金字招牌,对于个人也并不意味着什么。我用六年时间熬到了分理处主任的位置,看起来似乎一切都很顺利,但这种单位的体制弊端,也被我看得一清二楚。”
    “嗯,我们单位多年前和农行是一家,对体制的僵化深有体会。不过从你这个年龄和你现在的位置来看,往后的路应该是一片坦途啊。”
    “我对现状也进行了分析。到了分理处主任这一级,再往上去,区级分行的位置就变得很少了,市级分行的位置更加稀缺。通过这几年的新老交替,市区两级分行的现有人员基本都是年轻人,大多毕业于‘211’或‘985’这样的高校,而且硕士学历很普遍,甚至博士学历也不鲜见,这样看来,我的上升空间就到天花板了。”
    “你现在的单位在省城,如果选择离开,你不觉得惋惜吗?”
    “是有这种现象,很多人拼命往大城市挤,以为那里遍地是宝,尽管实际情况并非如此,但为了面子,死活也要赖在大城市。我倒认为,在什么样的城市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必须有适合自己的工作和位置。”
    “你对未来有什么希望?”
    “单位机制比较灵活,具有继续成长的空间,我不是官迷,但希望独当一面,得到足够的授权。”
    “这样看来,你的要求并不是很高,你对单位和个人的四点希望,我们现在就具备。我们的财务总监来自于建行省级支行的结算中心,她就毕业于‘211’大学,你们之间应该有很多共同语言。如果你不着急往回返,下午和她见面谈谈?”
    ;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