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文

第684章 陇中新貌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你说什么!”
    两个亲兵闻言站了起来,就要去找他理论。
    白智信却一手一个,生生将他们按在了条凳上。
    这点小事,没必要计较。
    左宗棠挑眉打量了一下,这才发现,原来自己邻桌坐了四个年轻人,都是二十四五岁的年纪。
    他们都已经剪掉了辫子,而且应该已经蓄发了很长一段时间,头发已经束起,作了书生打扮。
    刚才说话的正是其中一个书生。
    讲道理,自己这边二十来个军汉。
    就算左宗棠本是举人出身,但这些年奔波军中,也已经不是一般的读书人了。
    这几个书生敢对己方出言不逊,不得不说,胆子实在是有点大。
    这往好的说,叫做急公好义,叫做初生牛犊不怕虎。
    说难听点,就是愣头青。
    不过嘛,不气盛还叫年轻人吗?
    左宗棠看着他们,仿佛看到了四十年前,那个在湖南各地辩才无双,小觑天下英雄的自己。
    左宗棠笑着问道:“敢问几位小哥是何人士,要去往何处?”
    为首的读书人反问道:“老丈,看你们打扮,是从西楚来的吧?”
    左宗棠笑道:“正是。”
    “难怪,我听说,西楚的士兵有大明皇家陆军列兵的三成的例银,其中五万明械部队,更是照大明例的……”
    其中一个憨胖的书生感慨道,“可惜我们巴中四大才子没有生在江南,不然我们也要来个投笔从戎,说不定现在也是个校尉了!”
    左宗棠看着他皮球似的肚子,不置可否。
    不过巴中……原来是四川人吗?
    难怪刚才听口音,不像是陇中本地人呢。
    在收复西域的过程中,左宗棠曾经在陇中屯兵、练兵将近一年时间,对这里还是很有感情的。
    “几位小哥,川地乃天府之国,气候宜人,物产丰饶,你们何故来临洮这苦地方吃风喝沙呢?”
    左宗棠有此一问,也是有感而发。
    历史上,左宗棠在这里屯兵时,曾在经给满清朝廷的奏章中形容道:“陇中苦瘠甲于天下”。
    作为一个转战半个天下的老臣,左宗棠见过的流民、饥民、变民数不胜数。
    赤地千里的穷地方,他是去的多了。
    连他都说这个“陇中贫苦甲于天下”,那就多半甲于天下了。
    这样的地方按理来说很难吸引到什么外乡人,就算是来往的商贾,也多半都是风尘仆仆的,一刻都不愿多呆。
    但是一路上,左宗棠发现如今的陇中人气似乎兴旺了许多。
    甚至在不久前,他还见到了一群赏雪的青年。
    左宗棠坐在马车里匆匆一瞥,其实也不是很确定那些穿着统一青蓝色制服,头戴橙黄色圆盔的年轻人,是不是真的在赏雪。
    赏雪这种风雅之事,向来都是有钱有闲的文人骚客的专属,这与印象中的陇中,实在是很难匹配。
    当然了,每当风雪天气,奋斗在抢修一线的电力人,知道左宗棠的想法,一定会吐血三升。
    那巴中四大才子听到左宗棠的话,全都哈哈大笑起来。
    笑了好一会儿,他们才道:“老丈,你许是离开中原日子太久了吧!”
    “自从七年前,西安、兰州两场大战,左王爷与赵总督杀得胡人人头滚滚,也给这甘陕之地杀出了个太平盛世!”
    “之后,大明在此重开甘陕总督府,将陕西、甘肃重新纳入大明的治下……”
    “这可是不得了的事情,你要知道在整个神洲,若是不算上海的明利坚租界,甘陕乃是正儿八经第一处重新飘扬日月旗的应许之地,比起天津明租界和金陵特别示范区都要早了近一年,比起其他地方,更是足足早了六年!”
    “六年啊!你可知道,大明天子自腾空山斩骨龙起事,到光复殷地半壁江山,所用也不过只有六年,六年时间,以大明之力,又怎的不能在陇中再造一个塞上江南?”
    “正所谓一步先,步步先,如今的陇中,早已复现秦汉之时的盛景了!”
    听着几个书生你一言我一语,讲述着这几年陇中的变化,左宗棠一开始还只是微笑颔首。
    毕竟他们说的都是自己亲历的事情。
    尤其是他们说起左王爷是若何大发神威,救中华西陲于倒悬的时候,更是忍不住地嘴角上扬。
    毕竟,大丈夫立于世间,不就是应该当带三尺剑立不世之功,被万民传颂嘛!
    左宗棠一生不爱财,但不能说不爱名。
    当然,他爱的不是虚名,而是真正能流芳百世之名。
    如今心愿达成,当浮一大白!
    只是听着听着,那些书生后面说的东西左宗棠就听不懂了。
    不是说左宗棠不懂治理地方。
    以一个满清封疆大吏的标准来看,左宗棠治理地方的能力绝不在他的军事能力之下。
    但他无论如何想不通,大明怎么就能把这么个鬼地方变成塞上江南呢?
    “那啥,大明难道从南边引水来了?”左宗棠说出了一个曾经听赵喜柱提起过的设想。
    “呃……那倒不是。”
    书生摇头道,“据说是沙经方博士曾经亲自坐着胖头鱼飞艇来这里视察过,想要凿穿大山引南方之水北渡实在太过困难,不是咱们这代人能够做到的。”
    “那言下之意是,下一代人有希望?”
    左宗棠被吓了一跳。
    许多年前他听赵喜柱说,圣上在《建国方略》中设想,将在全神州修建十万座水库,用大坝截断长江黄河,还要将南方之水引到北方去。
    当时左宗棠完全是当做天书,甚至是笑话来听的。
    可如今他才知道,原来圣上说的都是认真的。
    他甚至还派了一个姓沙的博士来调查过了!
    话说回来,那个沙博士,名字好像和李少荃的大儿子一样啊,也不知道那个小子怎么样了。
    李鸿章的那个大儿子,左宗棠当年还曾经指点过他一些诗文呢。
    是个木楞的小子,这辈子恐怕在文学上有什么出息了。
    现在怕不是被李少荃养废了!
    摇摇头,左宗棠将思绪从故人身上收回,又问道:“几位小哥,你们还没说,你们为什么到了陇中呢?莫不是来修路的?”
    领头的书生答道:“嗨,老丈,你别听胖子胡扯,咱们几个肩不能扛,手不能提,哪里是当兵的料?别说当兵了,就是当筑路工人,也是属于吃饭多,干活少的那种……”
    “那你们是?”左宗棠好奇道。
    “老丈,时代变了!”
    领头书生笑道,“过去做工务农,大字不识一个也无伤大雅,只要有膀子力气就行,但如今,替万岁爷打工,不识字是不行的,万岁爷说了,必须要提高劳动人口素质。
    简单来说,如今在陇中的几家大型企业和厂矿,无不需要脱盲的工人。
    工人好招,以皇办企业的待遇,从西安到嘉峪关,哪里没有愿意卖力气的穷苦人?
    但给工人脱盲,就是一件难事了。
    也不瞒老丈,我们四个哪里是什么巴中四大才子,其实是四个给稚童开蒙学的童生,连秀才都没有考上。
    但因为都各有本事,发蒙的水平高,这才被皇家石油长庆分公司聘请为教习,负责给新员工开识字速成班。”
    “皇家石油长庆分公司?”
    左宗棠还听真说过这家公司。
    西楚订购的不少汽油、柴油,好像就是这个牌子。
    甚至左宗棠本人还有一把蓝色的雨伞,上面就写着“皇家石油长庆分公司”几个大字。
    因为质量很好,经久不坏,左宗棠一直用到现在,就放在马车上来着。
    领头的书生面有傲色的道:“没错,咱们的长庆油田可是西北命脉。左王爷经略呼罗珊,与罗刹鬼和英夷交战,所用的油料,其中有不少都是我们公司出产的,替万岁爷节省了不少太平洋油轮的运载量。
    老丈,我看你们一路都坐马车,实在是落伍咯,等过几个月兰州汽车厂投产,你们说不定就能坐着咱们神州自己生产的皮卡回内地了!
    总之,万岁爷说了,只要西域一日不失,中华一日不退回葱岭以东,那么甘陇地方便一日不会衰弱。
    虽然这里的自然条件差了一些,但人定胜天,自然条件可以改造。
    陇中之于西域,之于呼罗珊,乃至是鲜卑利亚的重要作用,是谁都无法替代的。
    兰州,必将成为大明中西交通之枢纽与腰肢也,此乃西部明珠,大明纽腰,西域都护府与西楚之基石也!”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