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文

第588章 实力、利益、义务(2合一)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朱富贵首先发言申明了几点,阐明大明在南亚问题上的立场。
    第一:大明对于印度不感兴趣,无意与德奥友邦争夺印度之利益。
    第二:印度只是一个英国人生造出来的地理概念,并非一个统一的政治实体。
    第三:丹巴山谷达旺一线、达拉克地区,自古以来就是藏民传统生活区域,是大明乌斯藏都指挥使司的辖地,与印度问题无关。
    第四:缅甸、不丹、郭尔喀、锡金、缅甸、僧伽罗(斯里兰卡),历史上一直是中华朝贡国,被英国人所侵占。
    第五:阿萨姆邦等七姐妹邦,是1826年英国人通过《杨达波条约》从缅甸窃取,并划入所谓“印度总督”管辖的。但缅甸为大明之藩属,无独立外交之权力。故此法案是无效且非法的。
    第五:无论是乌斯藏故地,还是大明的朝贡国,又或者大明朝贡国因不平等条约失去的土地,大明都有义务,有能力,有责任,去解救那里的人民。
    朱富贵说完,威廉和阿卜杜勒趴在地图上,一个地区一个地区进行比对总算搞懂了这些天书一般的地理名词。
    说实话,印度对于他们来说,和爪哇也没有多大区别。
    不过印度每年给大英帝国创造的巨大财富,是令人眼红的。
    所以在朱富贵画出大饼之后,两国才会积极响应。
    无论从事实出发,还是从实力出发,大明划出的大明核心地区都是合情合理的。
    缅甸也好,喜马拉雅山南麓小邦也好,达拉克也好,在德奥两国看来,都是一些边角料。
    面积是不小,全部加起来足足有100万平方公里,17个t。
    占到如今英国印度总督府管辖面积的1/5,但人口只占不到1/70。
    英国人修建的铁路、投资的各种矿场,更是几乎没有,基础设施为0。
    所以,大明既然要这些地方,那真是再好不过了。
    这就是心态不同了。
    德国心里想的是如英国一样去印度吸血,屠龙勇士从一开始的目标就是成为巨龙。
    奥斯曼想的与德国人差不多,只不过作为哈里发,阿卜杜勒也想着将南亚逊尼派教民置入麾下,以便从东西两面彻底剿灭波斯的什叶派大本营。
    在传统的哈里发神权国的体系中,其实也是分三六九等的。
    阿拉伯人是核心的贵族,突厥语系民族和波斯语系的都是马仔和奴隶,南亚教民就是奴隶中的奴隶。
    这也是为什么奥斯曼突厥,至少自称是突厥,的苏丹自封哈里发,始终得不到广泛认同的原因。
    他连阿拉伯人都不是,更别说买买提血统了。
    但不管怎么说,对于奴役鄙视链最下层的南亚人这一点上面,奥斯曼人与阿拉伯狗大户们的心态是一样的。
    所以,无论德意志还是奥斯曼,都从心底没有把南亚的三哥们当做自己人,而是当做奴隶。
    他们自然更喜欢占据人口稠密,且有英国人打好基础的印度河平原与恒河平原了。
    朱富贵当然也不会把阿三当做自己人,他又不是大紧哥,对于印度有什么奇怪的好感。
    不过,基于中华文明的传统,朱富贵是真心实意打算将自己圈下来的地方经营好,变成自己的一部分的。
    中华文明圈,哪怕是开化较晚,最为拉垮的满清,在处理国土国民问题上都要比西方人负责人得多。
    至少天灾人祸,满清政府还是要救灾的。
    能力如何不去说,态度还是有的,杏贞都比维多利亚老娘们靠谱一万倍。
    朱富贵的想法就更是如此了。
    即为王土,便不可将之作为茅厕猪圈,是要负责,要把那里建设好,至少发展水平不能低于世界平均的。
    而且,将之纳入帝国版图,并建立核心,自然是原住民越少越好,原住民越接近华夏越好。
    所以除了地理位置实在突出的斯里兰卡,朱富贵其他圈定的地方,无一例外都是东亚人种国家。
    同化起来比较简单。
    不过相比朝日越三国,朱富贵其实对于同化老缅兴趣不是很大。
    这群家伙少了几千年中华文明的沐浴和儒学、汉传佛教、道教的教化,终归身上猴子气重了点。
    不过这也不是事。
    如今的缅甸全是荒山老林,工业革命后的人口大爆炸还没有发生,人口至多也就几百万,远比朝日越要少。
    而且老缅还欠着朱家一笔血债,永历老叔爷的血海深仇还没报呢。
    到时候大明先以护卫藩属名义将缅甸拿下,再以公羊学派百世之仇犹可复也的名义,出动契卡对缅甸进行全面的清洗,更是没有任何道德和舆论压力。
    朝鲜两百年尽孝,不管是不是表面文章,至少尽到了香火情,自然要赏。
    缅甸忘恩负义,袭击永历天子御架,其罪当诛,六师移之。
    赏罚分明,恩威并施,这也是天道公理,为天子的必要手段。
    总之,大明在南亚次大陆要求的利益确实不多。
    威廉与阿卜杜勒对于朱富贵的克制都非常高兴。
    经过进一步的谈判,当然也有朱富贵从旁教唆,最终一套德国奥斯曼版本的印巴分治方案初步成型。
    大抵就是奥斯曼占据印度河流域,建立一个附庸的埃米尔国或者直接占领。
    面积约110万平方公里。
    德国在恒河流域及德干半岛接受英国人的政治遗产,成立德属印度总督府。
    面积约190万平方公里。
    两方各自管理msl与印度教徒,实行分治。
    与后世蒙巴顿的印巴分治方案的区别在于,并没有规划一个临近缅甸的东巴基斯坦,或者说是孟加拉国。
    这是大明方面强烈要求的。
    罗兴亚难民这玩意朱富贵可不愿意粘上。
    占领缅甸后,朱富贵打算第一时间就修墙,铁丝网重机枪什么都给安排上,绝对不能让一个黑皮绿芯人溜过来种水稻。
    几个世纪以来,msl不断征服印度,造成了印度教徒与x教徒处于犬牙交错的状态。
    各种土王信仰x教,百姓信仰印度教,或者土王信仰印度教,百姓信仰x教的土邦比比皆是。
    说实话,在蒙巴顿方案实施的时候,无数印度教徒与x教徒背井离乡,迁徙到万里之外,其中死伤不计其数,绝对是一场人道主义灾难。
    在短时间内的大规模人口流动引发了大混乱,特别是在旁遮普地区,两教徒之间发生了难以计数的冲突和暴动、屠杀以及报复。
    即使是最保守的估计,也有至少50万人在冲突中丧生,一千二百万人无家可归。
    此间产生的不信感和憎恶对之后的印巴关系都产生了影响。
    这一切很难说是不是英国人刻意埋下的雷。
    因为这两方就算混在一起建国,也未就见得能和平相处了。
    分开过日子说不定是对彼此更好的选择。
    在这个时代,这一点就不用多纠结了。
    德国与奥斯曼代替英国人后,分治是必然的结果。
    而且没有了东巴,东印度的教徒迁徙的距离将会更加遥远。
    在旅途中的死亡率恐怕会进一步上升。
    但,这就是生活吧……
    明靓宗只能为他们默默祈祷,请求佛祖保佑,并在隔离墙上多拉上几卷蛇腹式刀片铁丝网。
    ·
    三巨头在欢快的气氛中决定了印度的分治方案。
    但这一切都建立在击败英国人及其盟友的前提上面。
    不能光吃肉不干活。
    所以接下来的两个小时时间里,三方又开始商讨各自的作战义务。
    其实也没有太多好推敲的。
    毕竟就算阿卜杜勒说,他的土鸡大军可以平英镇露,朱富贵和威廉一世也不敢真让他一波a上去。
    各国的作战任务基本上还是基于各自实力的。
    在这个时代,没有什么比钢铁产量更能说明一个列强的实力了。
    受到大明科技外溢的影响,这个时代欧陆列强的钢铁产量比历史上略高。
    目前,大英帝国年产钢铁为10168248吨。
    若以唐山市2020年钢铁产量为计量标准,约为0.06t。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年钢铁产量为2200783吨,约0.012t。
    俄罗斯帝国年钢铁产量为509500吨,约0.003t。
    奥匈帝国年钢铁产量为503233吨,约为0.003t。
    意大利年钢铁产量为399.838吨,约0.002t.
    其他如比利时、瑞典、西班牙等国,年钢铁产量都在0.0005~0.002t之间。
    即英法俄邪恶轴心序列,总计钢铁产能约为0.1t。
    而圣神三皇同盟方面:
    德意志钢铁产量为3261713吨,约为0.02t。
    奥斯曼土耳其年钢铁产量为199779吨,约为0.001t。
    而大明的情况有点特殊。
    目前大明最主要的钢铁生产基地,新鲁钢铁厂的产能为年产钢铁400万吨。
    新凤腾龙山钢铁厂也有70万吨左右的产能。
    落基山脉东面的新郑市,利用铁路枢纽优势建立的新豫钢铁厂,有120万吨的产能。
    加上各种边边角角的小厂。
    大明一年的钢铁产量约为600万吨,约0.04t。
    这也是为什么威廉老弟对朱富贵保持尊敬的根本原因。
    德明的钢铁产量加起来就只比英国人少不到100万吨了。
    但是显然有一个家伙拖了后腿。
    以至于整个三皇同盟的年钢铁产量总和比英法俄邪恶轴心集团少了0.04t。
    为3:5的关系。
    以此看来,未来的战争形势虽有一战之力,依然不容乐观,优势并不在我。
    不过吧……
    威廉老弟和阿卜杜勒老弟不知道的是,大明的钢铁产能其实是无限的……
    作为初级工业品,钢铁是朱富贵使用手中外汇购买的,最实惠的大宗商品之一。
    就算不考虑钢材的质量,一个唐山钢铁厂就能横扫整个十九世纪寰宇。
    一吨优质钢铁的价格也就几千块,如果购买废钢就更便宜了。
    实际上,就算是废钢,也比这个时代大多数的钢铁要优质。
    如果只算经济账的话,朱富贵是完全没有动力发展炼钢业的。
    预期自己炼钢,还不如拿铁矿石去和唐山钢铁厂换成品钢呢。
    哪怕几十吨换一吨都不亏。
    但冶炼毕竟是工业之母。
    从保障就业、培养技术工人、保障产业链完整的角度,朱富贵也根据后世的图纸,采购部分关键设备,搞了自己的钢铁厂。
    一年生产几百万吨粗钢意思意思,尽量满足大明国内的民用需求。
    可如果战争一旦打响,朱富贵可不会讲什么武德。
    大把大把积累的外汇将会变成源源不断的钢材,甚至是莱阳钢管这样的钢材,流入大明府库。
    不过这些底牌,朱富贵自然不会去和阿卜杜勒和威廉两个老弟瞎嚷嚷。
    只是说,大明还有几条生产线正在规划之中,战争中说不定能紧急投产,略微增加点量产。
    威廉也很得意地说,德国同样也有扩增产能的计划。
    50亿法郎的赔款让德国人有点飘飘然,花钱总算有点豪气的感觉了。
    在威廉看来,能到德国将50亿法郎全部花掉并见效,德国的钢铁产量不说追上英国人吧,和大明接近应该是没什么问题的。
    只不过,这位德皇陛下恐怕永远也想不到,他说的“扩增产能”,与朱富贵嘴里“战争中略微增加点产量”,其本质是如何的天壤之别。
    朱富贵保持着善意的微笑,并没有戳穿小老弟的妄想。
    ·
    在十九世纪,除了钢铁、煤炭这些代表工业实力的指标,人力,或者说军队总数也是体现一国国力的重要指标。
    人数没用的话,沙俄也不会成为“欧洲宪兵”了。
    而去年的普法战争是新鲜的例子,人数占据压倒性优势的普鲁士军势如破竹地击败了“精锐”的法国士兵。
    因此,大明虽然拥有第一的钢铁产量,不过在三皇体系中,倒也没有摆出带头大哥的派头。
    毕竟枪打出头鸟嘛。
    威廉老弟喜欢耍威风,明靓宗是乐见其成的。
    目前,德国和奥斯曼的常备兵力分别为60万与80万。
    相比之下,大明只有40万,其中还有将近十万人是农垦师,的确相形见绌。
    不过普遍的兵役制和改进了的铁路网,使得大明在本土只需要少量的部队就能快速应付多个方向的敌人。
    当然,打一场世界级战争,40万人肯定是不够的。
    德国和奥斯曼的常备兵力也远远不够。
    在普法战争中,北德意志联邦军队迅速暴兵达到100万之巨。
    这是满清这样的农业国无法想象的。
    如今德国统一,休养一阵子后,暴兵两三百万都不奇怪。
    相反,奥斯曼虽然常备军比德国多,但潜力和动员能力都不如德国人,恐怕也就一两百万到头了。
    而大明到底能动员多少人,这个问题没法回答。
    坦克什么的不去多少。
    只说步兵,配备了高性能防弹头盔和陶瓷插板背心的大明陆军,单兵能力绝对是远超这个时代的。
    一汉当五胡不是开玩笑的。
    但是,高昂的单兵装备支出也限制了大明职业军队的规模。
    用宝贵的人口送去类似一战凡尔登绞肉机的战场上充当炮灰,这与朱富贵的初衷相悖。
    这不是宋襄公式的迂腐,而是有现实考量的。
    大明及其他华人国家占据南北美洲,占据神州,包括从“大印度”地区切出来的100万平方公里,这些地方都是要人口去充实的。
    满清人口说是四万万,实际可能是五万万,但这也远远不够。
    若是没有足够的人口,大明去占那么多地方又有什么意义呢?
    所以朱富贵只能承诺,战争中,大明的参战兵力将不少于80万。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