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天下动乱
俞慎看着这两位西凉悍将,无论在演义还是历史中,在吕布刺死董卓后,都是这两位也在其中的西凉军众将,率领西凉兵击败吕布,杀死王允,占领长安,把持朝政。
后来要不是西凉军自己内乱,怕是西凉军也不好平定。
不过这两人此时都对俞慎非常惊恐,尤其是李傕,这人本来就性喜鬼怪左道之术,俞慎在他心中,怕是跟神仙差不多。
两人未战先败了胆气,俞慎抬手便朝着两人划下【乌角簪】,被早就有准备的两人躲开,然后便没有了与俞慎作战的心思,拍马回阵。
三位大将都躲回军阵中,他们手下士兵也都散了士气,被曹操趁机率部掩杀,将三路大军皆杀散了去。
杀散了吕布等三人伏兵之后,曹操一清点之下,自家部属也是死伤颇众,俞慎此时驾白虎来道:
“董贼应该还有伏兵,我等虽胜,但是再追击也有风险。”
曹操听得俞慎所说,心中有所不甘,又恨那些关东诸侯不肯一道来追击董卓,此时还是汉室忠臣的曹老板顿时感到一阵心寒,怒道:
“会盟之时皆说忠于汉室,皆是懦夫罢了,这次多亏谨恒逼退三将,不然我定要大败。”
俞慎道:
“孟德无需如此,董贼退去,雒阳便应当安全,不如先往雒阳休整。”
曹操思考许久,长叹一声道:
“便如谨恒所说,我等先往东都而去。”
说罢,曹操便率军往雒阳而去,一路曹操皆是精神不振,这次事情对此事的曹老板打击颇大。
曹操这一路,倒是避开了徐荣,没有像历史上一般被徐荣大败,一路直到雒阳而去。
到了雒阳,孙坚已然率部将雒阳大火熄灭,并因为被人打小报告得了玉玺并私藏,与诸侯起了些冲突。
之后自然是孙坚发下赌咒,然后率部离去,而袁绍则是写信给汉室宗亲,荆州刺史,刘表刘景升,要让刘表这位汉室宗亲料理孙坚。
俞慎随着曹操,自然是看出了孙坚身负玉玺,毕竟孙坚身上一股汉室龙气盘桓,不过俞慎也觉着这玉玺就是个烫手山芋,李儒估计也是特意将玉玺留下,便是为了分化关东诸侯。
不得不说,李儒这老阴逼还是厉害,能帮助董卓从西凉一路退到了现在这个位置,要是不是董卓自己腐化的太快,李儒说不定能协助董卓成就从关中鲸吞天下。
曹操也不知道孙坚是否得了玉玺,不过见孙坚赌咒颇为恶毒,且大怒率部离去,也就不多说什么。
之后,袁绍得知曹操打败吕布等人,便设酒宴为曹操庆祝,酒宴上,曹操接着酒劲发泄,将在场的诸侯说了一通。
关东诸侯皆各有心思,有些还受了董卓的册封,故曹操如何说,这些人也都不愿意再围攻董卓,让曹操大失所望。
最终酒宴不欢而散,曹操心寒之下,知道凭借自己也斗不过董卓,便率部离去。
接着天下便出现各种纷乱,首先便是孙坚回江东时,被刘表截击,死战之下回到江东,与刘表结怨,不断盘算着要跟刘表掰掰手腕。
而冀州这边,袁绍先约了公孙瓒一道攻打冀州韩馥,之后袁绍先破韩馥,占领冀州,韩馥投奔陈留太守张邈。
之后,袁绍和公孙瓒在冀州大战,各有胜负,最后相拒与冀州两月,最后还是李儒为董卓献计,最后以皇帝名义下书,让双方讲和。
而这场大战中,刘关张三人皆大展身手,最后也被公孙瓒表为平原相,自去平原上任。
袁绍这边安稳下来,那边袁术又开始搞事情,撺掇孙坚攻打刘表,袁术自己则是要打冀州。
孙坚听了袁术安排,出兵跨江击刘表,大战之后,孙坚被设伏身亡,江东猛虎真应了誓言。
之后孙坚之子孙策便自回江东,将孙坚葬到曲阿,孙家这边便暂且没有了声音。
听闻孙坚应了誓言,俞慎倒是颇为意外,毕竟俞慎曾给了孙坚一些玉牌护身,没想到孙坚还是死在乱箭之下。
之后,便是长安那边出了大事件,王允施展连环计,最终吕布杀死董卓、李儒,并屠杀董卓家眷,王允短暂的把持了朝政。
不过董卓留下的西凉旧部势力依旧强大,出兵将吕布击败,吕布退走,王允死于西凉旧部手下,西凉旧部把持朝政。
然后西凉马腾、韩遂出兵讨贼,虽有马腾之子马朝勇猛,却依旧被董卓旧部杀败,李傕、郭汜等人继续占据关中。
此时,曹操率部在东郡大败于毒、白绕、眭固、于扶罗等,袁绍表曹操为东郡太守,曹操也便接任东郡太守之职位,与袁绍这位年少时好友互为联盟。
接任东郡太守之后,曹操也算是有了个地盘,好生在东郡练兵,同时俞慎也取了一些后世的知识,逐渐的传授给曹操,让曹操大为获益,也在俞慎潜移默化的影响下,思维逐渐开始有些变化。
之后,青州黄巾再起,斩了兖州刺史刘岱,声势浩大,李傕、郭汜在朱儁的推荐下,发圣旨让曹操与济北相鲍信一道出兵平定黄巾。
这鲍信早听闻曹操威名,迎曹操为兖州牧,并于一道出兵。
之后与黄巾大战之时,鲍信战死,曹操合部属,一路连战连胜,最终平定青州黄巾,得了降兵三十余万,人口百余万,顿时一波肥了起来。
曹操取其中精锐,逐渐了自己手下在后世都有大名声的青州兵,朝廷也加封曹操为镇东将军、兖州牧,实质上占据了兖州。
有了自己的一片地盘,曹操便在兖州招贤纳士,先是有荀彧、荀攸叔侄二人来投,这二人皆是当世大才。
之后荀彧推荐了程昱、戏志才,二者也都是有大才之人,曹操也都重用之。
除了这些文职的大才,还有于禁、典韦加入曹操麾下,顿时间曹操手下文士如雨、猛将如云,声势巨大。
得了这些大才、猛将,俞慎也就更加轻松了,借着曹操对自己的无比信任,逐渐的取出一些后世知识,潜移默化的传出。
这些大才自然也是识货之人,见着俞慎不时拿出远超这个时代的学识,都敬佩俞慎,曹操势力也一片欣欣向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