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5章:口占成诗又何妨、一局三篇、珠潮玉
再加上大同的姑娘性子率真可爱,爽朗活泼,爱笑爱闹,本地口音也是十分好听,在明朝这个看脸的时代,自然是广受天下男子的欢迎。
至于说她们长得为什么这么漂亮,那就得说是血统原因了。
大同这个地方地处西北边陲,常年处于中原政权和地方少数民族拉锯争夺之地,各个民族你方唱罢我登场,城头变幻大王旗。
鲜卑、匈奴、羯、氐、高车、羌、柔然、高丽、突厥、契丹、女真、蒙古……一个个走马灯一样来了又去。
大家都知道混血儿长得漂亮,这是因为民族相容产生的混血,最容易使得血统中的优秀基因爆发出来。
更何况大同还是是北魏的都城,而北魏是拓跋鲜卑建立的政权,鲜卑族有白种人的血统,王族慕容氏最以俊美出名,连历史上都有记载。
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以俊美著称的北齐兰陵王了。
所以鲜卑女子女人皮肤白皙,身材丰腴,柔弱无骨,所以往往是各族各国贵族劫掠的对象。
以上所说的还是一个民族而已,那么多民族汇聚到一块儿,说实话大同姑娘长得想难看都很困难……基本上这就是口外四绝的全部内容了。
……此时那个衣衫朴素的书生得到了沈渊的帮助之后,他原本可以进去了。
但是他走过去以后却站在门口那边,回头向着沈渊的方向看来,看来他是自己一个人来的,想要等沈渊过关之后,和沈少爷一起上楼。
这个人脸上带着笑意,浓眉大眼的很有亲和力,话说他即使一句话都不说沈渊也知道,此人是因为心存感谢,所以才在门口等着。
这个人还挺有意思!沈渊笑了笑,随即让沈涣上去抽签,这回也轮到他们四位了。
不过在抽签之前,他们四个却是相视一笑,因为大家都想起了之前那个抽到沁园春的倒霉家伙。
现在他们也有可能抽到大词牌,或者长诗这样的题目。
关键不是他们作不出来,而是浪费时间!谁作诗旁边都得有三个人干等着。
于是神童沈涣对大家笑着说道:“咱们四个人索性抽一道题就完了,正好借着同样的题目一分高下,谁先作出来谁就走在前面。”
这沈涣毕竟是孩子心性,沈渊听了也是一笑,柳如青和华潜也笑着点头。
然后就见沈涣上前,从那个抽奖盒子里伸手摸出了一张纸条。
只见他把那张纸条打开后向着上面看了一眼,随即大声念道:“以棋为题,五六七言均可,限时半盏……我先来!”
好家伙,大家听到他最后所说的三个字,全都吃了一惊。
要说这道题确实是相对简单,所以时间上也规定得更加苛刻,而旁边围观的那些人看到上去抽题的是一个半大孩子,自然是对他的才华有所怀疑。
可是让大家没想到的是,沈涣这个小子居然在念完了题之后,随即就开始作诗……还半盏茶的时间?
人家连个磕绊都没打,直接就作出了这首《咏棋》!而且他作诗的速度还不是俩字儿一犹豫,而是像贯口一般不假思索地张嘴就来!这般奇才真是看得人瞠目结舌,这个沈涣不愧神童之名!只见他口中飞快地吟诵道:“一局残棋尚未终,白头何事到青宫。
可应千里冥飞翼,却堕留侯智网中!”
这里面的留候就是张良,而“飞翼”和“网中”却分明说得是梁上的蜘蛛捕虫……沈涣在这首诗里,把棋局中的争斗和陷阱描摹成了具体的景象,如同在人眼前一般。
难得他用了这么短的时间,把这首诗写的活灵活现,真是好厉害的一个举子!在他们周围的那些书生里面,已经有人听出了其中的妙处,大家纷纷赞叹不已,而且随着有人后知后觉,周围的议论声还越来越大。
而桌子后面那几个儒生,已经满脸惊讶地瞪大了眼睛。
就这样沈涣看都不看,随手把那张考题的纸条递往身后,然后他昂然走过桌子,站在了查楼门口。
这边他刚刚站定转身,就见他身后接过纸条的华潜随即笑着吟诵道:“暴楚强秦一局收,昔日楚河安在否?
就中诸吕真敌手,赖得旁观有绛侯……该你了!”
说着华潜把纸条往身后一递,也笑着向前走去。
这时周围的书生人群里,又爆发出了一阵喝彩声!这位华潜少爷人长得英俊,更是气度不凡,而且做诗的速度之快,比之前的神童沈涣有过之而无不及!华潜这首诗文字清丽,十分精妙,而且里还有个特别好笑的地方……诗中最后一句中的“绛侯“,说的是汉初名将周勃和周亚夫父子。
这位华潜公子作出来的诗,和前面的沈涣居然是珠联璧合,而且沈涣用“留侯”说的是一个张良,华潜用绛侯却说得是俩人。
看此刻华潜和沈涣相视一笑,好像是在说:“怎么样?
我这俩总能干得过你一个吧?”
这情景真是让人又好笑又惊叹,周围的人佩服之余,都是忍不住大声喝彩!……而在这一刻,柳如青拿到了华潜的纸条。
只见他顺手就把纸条向身后一递。
只见他一边笑着向前走去,口中一边念诵着自己所作诗句……这哥们儿居然脚下一步没停!好家伙!世间真有如此才华横溢之人?
这情景真是让人惊诧而又紧张,周围的那些人见到这样的场面,都兴奋得不行了!只见柳如青微笑着念诵道:“满拟岁寒持久,风伯雨师凌诱。
一局风雨齐来,听作铁骑奔流!”
这首诗听来就很有意思了,如果说前面两个人的七言还是即兴之作,有些临场应对的意思,那么以柳入青这首诗的水准,完全可以称得上是佳作。
“一局风雨齐来,听作铁骑奔流,”他诗中的这局棋又有紧张感、又有画面感,而且还有金戈铁马的听觉效果。
而且这样精妙的一首诗,人家居然是在弹指之间,一步不停之时做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