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文

第1470章,选的是治国之才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会试考试很快就过去了,接下来就轮到阅卷了。
    会试阅卷的阅卷官也是本次主持考试的官员,刘晋和韩文是主考官,称总栽,此外还有进士出身的大学士、尚书一下,副都御史以上的官员,人数大概是18人左右,称之为同考官,基本上都是由翰林院的翰林充任。
    他们的任务就是在考试的时候进行弥封、眷录、校队以及最重要的阅卷。
    此时,阅卷处这里,十八位同考官正在紧锣密鼓的进行阅卷,总共分成三组,分别对应南榜、北榜、东榜的阅卷。
    因为三榜的学子水平差异较大,特别是东榜的学子同南北榜的学子水平之间的差距非常明显,故而也都是分开取士。
    取士的规则则是根据南北东榜各省加起来的人口总数占大明总人口的数量,再根据本次录取进士的数量计算出来。
    事实上明朝的科举取士算是历朝历代最为公正、公平的,比起后世的高考制度都要公正很多,即便是北直隶这边,是天子脚下,京幾之地,也依然没有多少特殊的照顾。
    只是天子有时候会多给几个举人的名额,也就是秋闱的时候,一般省份一次秋闱考试只能够有100人中举的话,北直隶这边因为在天子脚下,天子特别重视,会多给个十个、二十个的名额,也就是一次可以有110或者120人中举。
    但到了会试的时候,也就没有什么特殊的关照,北直隶在北榜内,和北方各省的学子竞争进士名额。
    “刘公,阅卷的准备工作已经就绪~”
    一身绯红色衣袍的刘晋来到阅卷处这里,韩文也是赶紧过来请示道。
    “嗯~开始吧~”
    刘晋满意的点点头,然后下令道。
    “是~”
    韩文以及十八位同考官齐声回道,接着就开始紧锣密鼓的阅卷。
    科举考试各项制度都极为严格,而且极为注重公平和公正,在阅卷方面也是有着极多的规矩。
    其中一个糊名易书,就是考生的卷子有专人进行誊抄下来,并且考生的姓名、籍贯等等都进行了糊名,无论是誊抄的同考官,还是进行阅卷的同考官,都不知道自己所誊抄和阅卷的试卷是谁的。
    此外,在阅卷的时候,都是随机抽取进行阅卷,没有任何规则可言,你看着统一誊抄过后的试卷,你根本就不知道是谁的。
    在阅卷上,一般一张试卷至少也是由六名同考官进行阅卷,上面都会留下这六名同考官的签字、画押、印鉴等等,以便后面进行审查。
    阅卷的时候,阅卷的同考官如果中意某个卷子就会推荐给其它的同考官,如果有几个同考官都觉得不错,都会在上面留下‘取’字,批了‘取’字的卷子就会送到主考官这里,如果主考官也觉得不错,就会在上面批上‘中’字,也就意味着高中了。
    同时对于阅卷的时间也是有着严格的规定,要求在一定的时间内批阅完所有的卷子,在规定的时间内公布榜单。
    故而阅卷的时间也是相当紧,以至于一向偷懒的刘晋也都不得不加班加点的加入了阅卷的工作之中。
    阅卷处,十八位同考官正在紧锣密鼓的阅卷,刘晋和韩文则是悠闲的坐着,喝着茶,等着同考官将满意的卷子送过来。
    “刘公、韩公,此卷不错,我等几人都觉得可以取中。”
    很快,有同考官将一份卷子拿来,递送到刘晋的面前。
    “嗯~”
    刘晋拿起卷子,仔细的看了起来。
    不得不说,这份卷子确实是文采飞扬,才华横溢,引经据典,写的一手漂亮的锦绣文章,不过刘晋仔细的阅读之后,却是微微皱眉。
    因为文章虽然很漂亮,然而对于当今之大明的认识却是非常的肤浅,只是在一味的吹捧当今大明之盛世,并无实际上的深刻认识,没有看到大明所面临的问题以及提出一些有建设性的意见。
    “辞藻华丽,文采飞扬,然对我大明今日之时局认识浅薄,不中!”
    刘晋看完,也是直接给出了一个评价,然后在试卷上面用红笔写下一个‘不’字。
    然后刘晋又将试卷拿给韩文说道:“韩公,你看看~”
    韩文显然也是已经看到了刘晋的披红,也是听到了刘晋的话,拿起试卷仔细的看了起来,看完之后也是大加赞赏道:“文采确实是飞扬,写的积极漂亮,不过正如刘公所言,文采虽好,却是对我当今之大明的认识非常的浅薄。”
    说完,韩文也是在上面写了下一个‘不’字,并且还写上了评价。
    其他的同考官见刘晋和韩文竟然一来就直接给否定了他们认为可行的卷子,顿时就忍不住微微吃惊。
    这个刘晋做事,还真是出人意料,如此文采飞扬的卷子,刘晋竟然说不中,这搞不好公布榜单之后,必然会有一些学子闹事,要求查卷的。
    不过,想了想也是很快就摇摇头,这些事情就不是他们需要烦恼的了,到时候真要是有什么事情,那也是刘晋这个主考官给担着了。
    阅卷在继续,一份份试卷被阅卷官不断的批阅,时不时有卷子被送到刘晋这里来。
    “嗯,这份卷子虽然文采不算太出众,不过却是对我大明今日之时局有着不错的看法和认识,知道我大明所面临的地域广袤,朝廷对边远地区统治乏力的现状,提出要大力建设铁路,沟通我大明各地的建议,也算是不错了。”
    刘晋看着一份试卷,这份试卷的学子认为现在大明所面临的问题是地域广袤,各地之间的交通往来不便,朝廷对于偏远地区的控制乏力的现状,提出要大力发展铁路,构建完善铁路网络的建议,加强大明对广袤国土的控制。
    刘晋非常开心的在上面写下了‘中’字。
    “这份也是不错,充分的看到了我大明内部存在的部族问题。”
    “我大明地域广袤,部族众多,大大小小的部族成百上千,发展水平又千差万别,有的甚至于还是非常原始的部落阶段。”
    “提出的建议也是相当不错,继续坚持全面大明化的策略,书同文车同轨,竖立统一的大明价值观和思想观,最终实现民族的融合。”
    “不错,不错,中!”
    刘晋一边看也是一边满意的直点头,在上面写下了‘中’字。
    一份份试卷不断的送到刘晋的手中,刘晋对于只会一味的堆砌辞藻的考生,基本上都是一律打掉。
    文章写的很漂亮,可是对于大明今日的时局没有什么认识。
    要知道现在大明早报已经相当的普及,他们这些读书人,基本上都会看大明早报,多少也是应该知道一些大明现在的时政,对于大明今日的所面临的诸多问题也是应该有所知晓的,再适当的给出一些自己觉得可行的建议,刘晋很容易就让你过关了。
    可是偏偏有很多的学子在哪里卖弄自己的辞藻,字字不提当今大明的事情,又或者是对大明时局没有自己认识和看法的,刘晋自然是一律否掉。
    紧锣密鼓的阅卷正在进行之中。
    京城各地,经过几天煎熬的学子们终于考完了,也是三五成群的聚集在一起,一边谈一谈这一次的科举考试,一边也是放松下。
    望月楼这里,吕柟、景旸、戴大宾等大明有名的才子们聚在一起,一边喝酒放松,也是一边聊到了这一次的会试。
    “吕兄,你觉得考的如何?”
    景旸喝口酒,当考场看到刘晋的时候,他整个人都变的忐忑不安,这一次的会试考试,他可以说是受到了极大的影响,故而考完之后,整个人都显得闷闷不乐。
    “还行吧,刘公出题虽然出人意料之外,不过倒也是符合刘公一向的行事作风。”
    吕柟想了想说道。
    “那你写的是哪方面的?”
    戴大宾等人也是赶紧问道。
    “我主要写的是关于我大明人口的问题,我大明地广人稀,土地广袤,但人口很少,我建议我大明应该大力鼓励生育,同时从外部引进女人为我大明人生育子女,同时增加劳动力,另外重视新生儿的保护,大力推广新的接生技术之类的。”
    吕柟想了想回道。
    “这样写行吗?”
    景旸有些惊讶的问道。
    “应该是这样写吧,毕竟题目是今日之大明,肯定是要我们写一写大明现在的情况,找出一些自己认为有问题的地方出来,然后给出一些建议。”
    “刘公属于实干派的官员,我们答题的时候应该要根据刘公的性格和行事风格去答题。”
    吕柟回道。
    “哎呀~”
    “听吕兄这样一说,我就完了。”
    “我完全没有想到这一点上面去,全部都是赞颂我大明今日之盛世,根本就没有写出大明所面临的问题。”
    “完了,完了,这下子完了。”
    有人听到吕柟的话,顿时就忍不住呜呼哀哉起来,一下子就觉得高中毫无希望了。
    一旁的景旸听完,同样也是脸色发黑,他也是用华丽的辞藻在歌颂大明的盛世。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