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九章 图到穷时终亮剑 虎落平阳陨凶星
宗罗云想到此处,凄然一笑,
哪管眼前血海滔天?
只尽全力,乘长风,破万里浪,迎着元凶的势头就冲了上去。
“庆兄弟!不可负我!”
这是宗罗云说出的最后一句话。
元凶尽管已经察觉势头不对,但是他被萧锋掌力裹挟,力已用老,不可能再做转圜,也只有硬着头皮将剑气尽数吐出。
无数道剑气切入宗罗云的胸腹,
他整个人就像是一只盛满了红醴果酿的皮囊,被霸道无匹的剑气激荡,瞬间爆碎。
方圆斗室中,仿佛有是存放葡萄酒的木桶忽然炸裂,带着果肉的浆汁四处飞溅。
一颗大好头颅,犹不瞑目,坠在地上,骨碌碌地翻滚个不停。
元凶斩杀如此强者,自然也不可能全无代价,
他的左翼连肩带臂被宗罗云一剑削去,恰如当日王鹦鹉,倒也算是凑了一对同命鸳鸯。
元凶几历生死,此时虽然断臂,却连哼也未哼一声,直接用剑挑破衣衫,以剑为针,如扇绣穿花一般用布料在左肩打了个死结,略微延缓了血液流出的速度。
他的动作如行云流水,丝毫没有迟滞,在所有人做出反应之前,一脚将宗罗云的头颅抄起,踢向萧锋。
宗罗云一代豪杰,而今残骸完好处仅余首级。
元凶有意不发力将那头颅踢碎,就是笃定萧锋不会冒冒失失将它毁了。
萧锋果然收了架势,怀中抱月,小心翼翼地去接那飞来之物。
元凶一扭头,又朝庆云和殷色可杀来。
殷色可眼见宗罗云惨死? 如何不急?
细剑凝眉剑柄已然打开? 根根倒刺呼之欲出。
“你忘了你我之间的约定么?”
庆云左手去按殷色可,口中怒喝。
殷色可被他一呼? 犹豫了片刻。
二人这么一耽搁? 也就是眨眼间的空档,元凶便欺近了身前。
庆云随手风地观? 六三,观我生进退?
这一剑本是问手? 剑意拔地而起,攻敌必救,逼迫对手做出反应。
哪知元凶反其道而行,根本不管你如何用剑? 来势不变? 硬向庆云身前挤了进来。
这一刻,仿佛就是元凶搏杀宗罗云那一刹那的重演。
庆云虽然所学庞杂,判断力和洞察力都异于常人,但若真说到在剑术上浸淫的真功夫,又怎可与矢志诛凶? 枕戈饮胆,在险境中锤炼了数十年的宗罗云相提?
元凶此刻早已不顾生死? 与之搏命,庆云得以幸存的希望万里无一。
殷色可当然知道其中利害? 千钧一发之间,他玉掌轻推? 啪地印在庆云左肩。
庆云没料到殷色可竟然对他出手? 身子一轻? 侧向跌出几步,
元凶必杀之势,也因此化解。
可是殷色可却已经是空门大露,再无法挡住元凶的后手。
元凶本就有心先解决殷色可,此时又怎会放过大好机会?
两人近在咫尺,殷色可此时就算想要天魔解体,也来不及发挥效力。
可是元凶身形已转,径直向她压落。
逃,来不及。
挡,没可能。
周围的队友,无一能快过元凶的剑。
生死存亡之际,殷色可忽然开口,
“十指不及一拳。”
简简单单的六个字,平平无奇的六个字。
元凶的剑势,却因为这六字忽然一缓。
剑架在殷色可脖颈,堪堪印出一抹红痕,便不再向前送出。
“什么?你说什么?”
“十指不及一拳,南北终究两分。”
“你怎么会知道这句话?”
元凶一边与殷色可对话,一边也未曾放松警惕。
萧锋此时不敢妄动,生怕殷色可有所损伤。
而庆云则仔细盯着殷色可的面目,
他见殷色可虚与委蛇与元凶纠缠,心头便有一种不祥的预感。
果然,殷色可趁元凶睨向萧锋的那一刹那,口吐丁香,一线粉华倏然自两瓣樱唇间射出。
落红出,必落红,
这是殷色可鱼死网破的最后手段。
一旦藏锋无法杀掉对手,她必然会被愤怒的元凶斩于剑下。
可那毕竟是元凶,
虽然二人之间的距离吐息可闻,但是他仍然在第一时间感受到了威胁。
他猛然回头,一条蒙着淡灰色舌苔,挂满了黄垢的肉条从他嘴里弹了出来,
舌尖微微卷起,轻轻一夹,便将那道红光摄住。
元凶这舌头上的功夫竟也丝毫不含糊!
他虽然暂时口不能言,但双目之间凶光大盛,手腕也随之紧了一紧。
殷色可颈间的红痕顿时开始渗血,沿着玉颈一行行滑落下来。
恰在此时,一张弥天大网忽然张开。
那网弹出的速度已经超越了人力,在这斗室之间,根本无从趋避,
正是阮七贤为庆云留下的杀手——乾坤艮止圈。
这张网联通了激活状态的雷切,已经是一张电网!
元凶和殷色可被一齐罩住,两人同时脱力。
元凶手腕一软,手中剑垂落下来。
萧锋见来了机会,立即上前准备分开二人。
哪知草履刚刚踩住电网,便两眼一黑,跌坐了下去。
庆云不知这电网杀伤力几何,生怕殷色可与萧锋为其所害,匆忙按动机关,将千丝网与雷切脱钩。
那网上电力一失,三人身上痛苦骤减。
这其中唯有殷色可是见过庆云试用这宝物的,
所以她虽然全身麻痹,但是一直紧守灵台清明,就等着恢复神智的这一刻抢先出手……
不,是出口!
两枚落红同时射出!
她的舌尖尚麻,动作有些不太灵活,施展杀手的时候不慎割破了唇舌,瓣瓣血点带着粉色利刃一同喷出,恰如漫天落红。
这两道薄刃射出的方向也毫不讲究,
但是元凶距她如此之近,又怎会落空?
不可一世的元凶逆战一生不曾一败,此时却来不及做出任何反应。
一枚薄刃从他颊畔划过,另一枚则正正好好射入他的口中。
他对身体的控制刚刚恢复,立即痛苦地握住喉咙,身体在网中弯成虾米状,剧咳不止。
每咳一下,都是落红点点。
咳声先是越来越剧烈,渐渐地便开始有些无力,最后终于轻不可闻,只有身体偶尔地几下抽动,带着血水流涎自嘴角淌出。
一代枭雄,卒!
》》》》》敲黑板时间《《《《《
前文我们讲到南北朝元氏宗族斗富事件的时候,曾经提到一句话:“卿欲作袁术之在淮南,不知世间复有刘备也!”当时笔者说这句话表明刘备富过袁术。其实关于这句话的解释在历史上确实是有争议的,也有读者私下向我提出。借着这一章我们就来做一个辨析,讲讲这句话到底什么意思。
首先,执异议者认为,这是一个典故,意为孤陋寡闻。这一段原文在史书中的确是有的:《后汉书?袁术传》记(194年)袁术与吕布书称“术生年以来,不闻天下有刘备,备乃举兵与术对战。”。很多人因此认为袁术不认识刘备。这个观点肯定是错误的。因为同样在《后汉书?袁术传》中还有这么一句:初平三年(192年),术遣孙坚击刘表于襄阳,坚战死。公孙瓒使刘备与术合谋共逼绍,绍与曹操会击,皆破之。所以我们先不谈二人之前是否有机会相识,刘备至少在192年就已经认识袁术并且曾经与他联合与袁绍曹操一战。那么为何袁术会说出这样的话呢?我们需要引入另一个例子一起理解。
《袁术传》:不闻天下有刘备。
《太史慈传》:孔北海知世间有刘备邪?
太史慈出北海向刘备求援。当时孔融为北海相,刘备为平原相,两个人是平级,而且同属青州,北海与平原之间只隔了一个乐安,相去不远,不可能不互知。那刘备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感叹,好像俩人毫无交集一样?综合袁术,孔融,刘备三人的情况,显然,“不闻天下有xx”与“知世间有xx”是当时的一个常用句式,并不是真地在表达认识不认识,知不知道的意思,而是有“入眼”这层意思在里面。袁术的表述表达的是对刘备的轻视,自生年以来,这人我就没放在眼里。而刘备表达的则是孔融对自己的重视,原来孔融眼里还有我刘备,出事了知道找哥哥来擦屁股。
我们回到元融的故事,当时元琛这句话说的是,你穷归你穷(袁术/元融),他富归他富(刘备/元琛),你也不必待见他(袁术鄙视刘备,不闻有刘备)。所以元融本来斗富失败,气得一病不起,在家里躺了三天,听到元继的宽慰立刻“乃蹶起,置酒作乐”(《洛阳伽蓝记》)。如果元继这里是在嘲笑元融孤陋寡闻,元融怎么会这么开心,转而病愈呢?
这一节分说完,篇幅还有很多,我们在讲两则上古小故事。本作当中我们已经分析过望洋兴叹的故事,讲了河伯冯氏望海的历史背景,是冯氏自关西冯夷迁居到渤海冯夷的映射。其实许多上古故事都是有真实原型的,因为上古文学匮乏,没有人会讲小说,人类的语言非常纯粹。大禹导河的遗迹现在基本都能找到,同样,我们可以再分析两则小故事:精卫填海和愚公移山。
精卫填海的原典在这里: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
这一段出自《山海经?北山经》,因为北山经中出现了许多现在存在的河流源头,比如泌河,漳河,而且与现在山西地形高度吻合(见彩蛋章)。所以北山经群山特别容易标定。(谒戾山,泌河源头。少山,清漳河源头可以首先标定)精卫衔西山木填东海,导致漳水流出东注于(黄)河。这里面的东海,明显不是现在的东海。上古湖海通。这个东海既然是漳水源头,那就必然是现在长治姊妹盆地的东部地区。
长治古代叫潞州。潞,《说文》冀州浸也,可见这个地方古代是水系。结合《山海经》,描述,可以得知长治盆地在大洪水时期曾经被灌为湖,然后在其后漫长的过程中湖水渐竭成为盆地。这个蜕变的过程被古人记录下来。他们不知道原因,只看到湖水的萎缩和衔枝的燕雀,于是就有了精卫填海的传说。
同理,愚公移山虽然也是个神话故事,但那不代表它就是虚构的。首先,太行王屋二山的山阙现在是存在的。两山同属大太行山脉。对晋地地理相对比较熟悉的人都知道,太行有八陉,西南起轵关陉(彩蛋章最左侧蓝线官道),其次太行陉(彩蛋章最右侧蓝线官道),一直到最东北入了河北的军都陉。这八条路是古代大军过太行必经之路。而太行王屋之间有一个山阙,这个山阙是泌河河谷,联通阳城(古濩泽)济源(古轵县)。阳城古代叫做濩泽,也从侧面反映了太行内部盆地的蓄水史,这大概率是大洪水溢水褪去时形成的潴留。通过这一点,我们也可以对上古的大洪水有所推断,也就能为什么人类,都从山中走出来。
好,言归正传。阳城到济源之间的古步道现在已经被考古发现认定,这条步道的石板路,最起码有一千五百年的历史,上溯魏晋时期。这条路不是官道,不存记载,乃是民间所修。因此在历史上,就确实存在过这样一群人,用匹夫之力,世世代代为推平太行王屋二山之间的山阙做出努力。这条愚公道的时间一定非常久远,从上古的泥土路,到魏晋时期翻修的石板路。七千年来不断翻修,守护这条古道的黎民黔首,就是世世代代,子子孙孙无穷尽焉的愚公。
愚公故事中的北山愚公,应该就生活在山北的濩泽附近。而河曲智叟,指的是蒲坂河曲,也就是现在山西永济人。渭河,流域以及运城地区,是山西粮仓,他们位置优渥,自然不能理解吕梁太行之苦。可以说,就是因为阳城有愚公们的存在,所以阳城的发展一直比同为山河之间的吕梁地区要好。而所谓投土与渤海的说法,其实是因为当时黄河得入海口在渤海,土石入黄河,则奔流至海。
有了彩蛋章的地图,重新读上古故事,是不是感觉完全不一样了呢?古人诚不我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