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文

第三百二十三章 危机所在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渭水向西,过武遂,骊山、洛阴、封陵、函谷关、曲沃、等等高川、险关,令行而过,自离洛阳后又历经大半个月。
    这段时间,陈锐去过寒苦的边境,去过繁华的城邑,还去过鸡犬相闻的乡村,虽算不上遍览秦国风貌,但也足以管中窥豹。
    秦国的情况远远出乎他的意料,也要比他想象的更加不堪。
    劲马奔驰在回咸阳的官路之上,铁蹄踏破泥泞,陈锐一路没有说话。
    忽然,天空席卷一团遮天盖日的乌云,不一会,狂风暴雨接踵而至。
    由于处于郊野官道,荒无人烟,陈锐一行人马只好冒雨前行,所幸运气不差,半个小时,终于看见一所破烂的驿馆。
    进入驿馆,舍人小跑过来要“验传”,这些琐事自有李信等人处理,无需他去操心,待经过验明身份之后,破旧驿馆中终于升起一团温暖篝火。
    为了避免一些将领的不自在,陈锐并没有去烤火,只是将湿漉漉的衣袍交由李信烘干,他穿着素色单衣一人走到窗边,拿起旁边的木棍支起窗户,看着外面呼啸的暴风雨。
    秦国现在的局势也仿佛像是这天象一般,风雨如晦,阴晴不定。
    而这其中的原因看似是他作为秦王与作为国相吕不韦之间的厮杀导致,但这只是表象。
    他不得不承认吕不韦是位极富有能力与才华的丞相,秦国在他的执政之下国力渐渐恢复,但这些年来,在他的执政推行之下,秦国的轨迹正在悄然偏移,甚至暗中在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这些天,他眼中的秦国可不是印象中秦国,国民好鲜衣华服,声色犬马,争相言利,哪有什么简朴淳风,路不拾遗?
    秦人的人心在变,他们渐渐适应了吕不韦的温和执政,适应了六国的各种商品,各种便利....这些本没有错。但秦人脑中那根法纪底线在慢慢崩溃,血性在慢慢丢失...
    这不是陈锐想要的秦国!
    昔年,秦国不过一边陲丹丸之地,为天下所鄙,如今秦国是七国当中唯一的霸主,天下共畏。如此巨变,靠的是什么,不过是秦人的血性,秦人那不服输的气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秦人想要安居乐业,这可以有,一统天下后自然国泰民安。秦人想要商货便利,这也可以有,扫平六国后自然应有尽有。
    这些作为秦王的陈锐都可以给他们。
    但是现在秦人在逐渐适应吕不韦给秦国带来的变化,血性慢慢丢失,律法逐渐成为犯罪的底裤。
    这样一来,秦国拿什么统一天下?又与现在昏聩的山东六国有什么区别?或许在这样下去,就等着六国中出现一位雄才大略的君主,那时候的秦国就像是今天的齐,楚,燕,赵,韩,魏,沦为被宰割的鱼肉。
    这他绝不容忍。
    既然总要有人结束这几百年春秋战国,那人只能是他,秦国也只能作为唯一的征服者。
    呼!
    陈锐凝望天空,长呼一口气。
    现在,吕不韦作为挡在他亲政的阻碍,不过一疥癣之疾,而他所给秦国带来种种变化,才是秦国的真正危机所在!
    若不整肃律法风纪,将秦国拨回正途,霸业终究不过一番空谈。
    “王上?”盖聂一手持剑,另一只手挽着烘干的白色劲袍,“天气湿冷,当注意保暖。”
    “恩。”
    陈锐点点头,穿上劲袍,目视远方,淡淡问道,“当初我问你在洛阳所见有何感受?你答秦国将有倾覆危机,现在在结合这大半个月所见,现在感受又是如何?”
    “臣心中感受未变,只是更加确信无疑!”
    “哦?”陈锐有些意外,看来自己有些低估了他的才华,仔细在他身上打量,盖聂也淡然应对,不卑不亢,颇有君子之风。
    “看来低估你了,现在回想起,当初你在招贤馆中对于秦国的局面就早有预料。”陈锐收回目光,“那时候你有《秦恶政八陈》,言臣道,王道,吏治,田制,民生,商贸等等其政皆有所害,看来所言非虚。”
    “夸夸其谈而已。”盖聂脸色依旧平静,毫无得色。
    “你告诉我这些,一旦待我解决之后,可知道秦国就要挥师东进,扫平六国?而据我所知,诸子百家向来鄙薄秦国,皆称暴秦,你又出身鬼谷纵横,乱世之局方能不负才学。一旦天下一统,鬼谷纵横毫无用武之地,甚至纵横家这一派都会消失历史当中。”
    盖聂并未直接回答,凛然正色,“王可知盖聂所愿?”。
    “愿闻。”
    “臣所愿,天下归一,四海升平,七国不再受战火屠戮,苍生可尽展笑颜。即便是盖聂剑断人亡,即便是纵横之学束之高阁,甚至消亡人间。”
    “先生大愿也。”陈锐躬身长拜,又道:“可秦国征服六国,同样免不了战火屠戮,苍生涂涂。”
    “长痛不如短痛。”盖聂脸色异常坚定,仿佛铿锵铁音,“臣愿以手中之剑辅佐王上一统天下,至死方休。”
    “理想主义,但很现实,同样具有强大的行动力。”陈锐对盖聂的评价又上了个台阶,双手扶起他,“得先生之助,政之大幸。”
    两人君臣打开心扉,相互聊了许多,终于风雨将歇,陈锐缓缓道:“自商君变法之后,秦国从此以法为教,《商君书》也成了秦国唯一执政根基,唯一道路。”
    “昭襄王时期,儒门魁首荀子入秦,言:观其风俗,其百姓朴,其声乐不流污,其服不挑,甚畏有司而顺,古之民也。及都邑官府,其百吏肃然,莫不恭俭敦敬,忠信而不楛,古之吏也。入其国,观其士夫,出于其门,入于公门;出于公门,归于其家,无私事也。不朋党,不比周,倜然莫不通阴而公也,古之士大夫也。观其朝廷,其间听决,百事不留,恬然如无治者,古之朝也。治之至矣,秦类之矣。”
    “那是三十多年前的秦国,可现在的秦国着实令我心头震颤。”
    “当初百姓质朴,声乐不流污,其服不挑。而今如何?权贵豪门鲜衣华服,底下百姓争相夺利,活如牲畜。”
    “当初百吏肃然,而今如何?一个纨绔子弟竟然令洛阳城全体官员俯首称臣,就因为他是吕不韦的儿子?”
    .....
    “当初公门士夫,不朋党,不比周,而今如何?秦国丞相吕不韦为始作俑者,门下三千食客,童仆过万,这也就罢了,寡人暂且念他劳苦功高。可是咸阳权贵纷纷大举收纳门客,官吏间也渐渐生出了敬上互拜、礼数斡旋的风习,这些种种是将我秦国变成山东六国吗?”
    盖聂神色复杂,沉默不语,这些都是他这一路上看到的,秦国在变,在变得向山东六国看起。
    不过亡羊补牢,为时不晚。
    因为秦国的王已经察觉了这些变化,而且从他待在秦王身边的这大半年时间来看,他面前的君主不仅极具人格魅力,同样雄才大略,手段非凡。
    “你知不知道,当初先王薨后,寡人第一次朝会中,吕不韦提出的执政方针?”陈锐平复情绪,此刻显得十分冷静。
    “臣不知。”
    “王道宽法,执政以德、待民缓刑,多行义兵!”陈锐口气不徐不缓,每个字却吐出一把剑。
    盖聂瞬间明白了秦王对于吕不韦流露出的杀意。
    这是直接动摇了秦国的根基,改变了秦国以《商君书》为指导思想的道路,那时秦王幼弱,毫无话语权,如今这些年来通过吕不韦方针影响,现在才有了秦国的风貌大变。
    “山东六国自诩为中原根源,文华所在,一直推行王道,德政,宽法,缓刑,现在呢?贿赂公行,执法徇情,贵胄逃法,王侯私刑,民不敢入公堂诉讼,官不敢进侯门行法。这...这就是结果。”
    “吕不韦那是谋国啊?这是窃国!”陈锐锋芒毕露。
    盖聂瞬间低下头,不敢直视秦王虎目中的杀意。
    “不说这些了,再说一件趣事。”陈锐淡淡笑着,“吕不韦近年来一直在编撰一本传世经典,其中记载他多年执政思想,你说他会给这部典籍去什么名字?”
    “臣不知。”盖聂不敢乱猜。
    “叫《春秋》”
    盖聂蓦然一惊,失声道:“那不是儒门圣人孔子编著的圣典?”
    “能有《孔氏春秋》,为何不能有《吕氏春秋》?”陈锐笑着回道。
    盖聂心头一片震惊,《论语》严格说来只能算是一部孔子语录,由后人编著修整极多,《春秋》才是孔子耗尽毕生精血著成。
    吕不韦何德何能能比肩于孔圣人,这是盖聂他难以想象的,但是以他的直觉,吕不韦作为秦国丞相,种种所为绝不会无的放矢,令世人嗤笑。
    这部典籍真能比肩于《春秋》?
    盖聂抬起头,目露疑惑,陈锐看出他的心思:“能不能比肩《春秋》寡人不知道,但可以预想,这部承载吕不韦思想的典籍绝对会被他推行秦国,以整肃秦人意识形态,甚至通过典籍,直接动摇《商君书》的地位”
    “你猜他会不会这么干?”
    “呵呵....”
    在陈锐心中《吕氏春秋》绝对算得上是好书,以黄老思想为中心,兼儒墨,合名法,提倡在君主集权下实行无为而治,顺其自然,无为而无不为。用这一思想治理国家对于缓和社会矛盾,使百姓获得休养生息,恢复经济发展非常有利。
    但是对于陈锐要一统天下,就显得有些鸡肋,甚至是阻碍。
    只能说这本书是生不逢时,适合在陈锐统一过后出现。不过就算统一后他也不会采用这部书的思想,怎么能采用敌人的思想作为指导呢?
    就算他陈锐拿块豆腐撞死,跳崖死,都是不可能的,这一辈子都是不可能的。
    顺带提一提,作为秦国指导思想的《商君书》,陈锐同样难以看上。
    “民弱国强,国强民弱。故有道之国务在弱民。朴则强,淫则弱。弱则轨,淫则越志。弱则有用,越志则强。故曰:以强去强者,弱;以弱去强者,强....”
    这便是《商君书弱民一篇》,讲的是秦国要强盛就要削弱百姓,奉行弱民,愚民政策,这在后世看来极为愚蠢,并且不利于文明进展,而这不是单单一例。
    当然这并不是全篇否定这本书,在法家,军事,农家等等方面,《商君书》堪称不二圭臬,只是陈锐历经后世种种轰炸,知明历史,有更多更好的选择。
    “对秦国现在的局面,你可有应对策略?”陈锐看向盖聂,问了一句。
    “出谋划策非臣所长,治国理政更是难上加难。”盖聂并不露怯,见秦王微微凝眉愁思,又道,“臣知道或许有位可行。”
    “谁?”
    陈锐面色微喜,当下之局面犹如一团乱麻,连头绪都难理出来,他心中虽有些策略,但是皆处于雏形状态,而且最重要一点,就是他那些计划适不适合秦国国情,他不知道。
    一旦迈错,他纵使不会万劫不复,也要受到来自秦国上下的反噬。
    就比如历史中的王莽,无论政策再怎么先进,不合时宜,步子迈得太大终会扯到蛋。
    所以他需要有人盯着他,帮他分析每一步骤可行性。自始至终他都是一位中人之才,陈锐很明确这一点,能拥有大才相助,他求之不得。
    政治永远不是一个人的独秀场。
    “李斯!”盖聂道:“李斯师从荀子,而儒门在治国方面一直远超其他学派,李斯才能不凡,或许能帮得上王上。”
    陈锐微微皱眉,李斯有大才,他很明确这一点,要不然他也不会容忍之前他的过失。
    可李斯这人一直喜欢明哲保身,不把他逼上绝路,他极少会主动投靠过来,如今他亲手杀了吕不韦的儿子,李斯走上了绝路吗?
    “不!”陈锐骤然抬起头,神芒闪烁:“还有一人,李斯师兄,韩非!”
    历史已经证明,韩非子虽是儒门弟子,却是法家的集大成者。秦国以法家为执政思想,韩非的作用要远比李斯大。
    天空放晴,空气带着雨后的清新明朗。
    陈锐继续与盖聂相谈甚欢,这时候驿馆门外传来一声马嘶鸣声,李信闻声赶了过去。
    片刻,李信带着简信过来,低声道:“咸阳黑冰台传来消息,我大秦使臣莫名死在韩国新郑!”
    “韩国,新郑?”
    陈锐眸子一闪。
    若他没记错,韩非此时同样在韩国新郑。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