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二章 秦国招贤【1】
关中八百里秦川腹地,渭水穿南,嵕山亘北,山水俱阳,故称咸阳。
自燕国蓟城进入函谷关,到秦国腹地,再到这座七国中最为雄壮的都城,盖聂花了半年时间之久。
在这途中,他并没有骑马,只是一步一步坚实的向目的地进发。
这其中他见识许多由于七国战乱导致的生灵涂炭,说是路有死骨毫不夸张。
这其中他也见识了许多关于秦国的风土人情,但随之而来还有更多的疑惑,秦国对他是遥远而陌生的。确切的说,所闻甚多,却从来没有踏上这片神秘的土地。
这对他这个多有游历诸国的士子而言,不能不说是一种缺憾。
在山东六国的眼中,秦国是一片野蛮恐怖的土地,除了打仗,就是一片恶土。
盖聂纵使不会这般武断,但心中难免受到几分影响,可来到秦地,老秦人纯朴天然的性子,尚法崇法敬法的精神深深的震撼到了他。
当然还有老秦人那闻战则喜的狂热,当时初见他差点没拔剑出鞘。
咸阳将至,盖聂举目望去,突然被眼前的风光吸引住了:
渭水南岸繁华昌盛,灞水从莽莽南山入渭,两岸生得大片大片柳林,苍茫摇曳覆盖百余里,此时正逢春日,柳絮飘飘如飞雪漫天,北岸咸阳城遥遥望去竟是茫茫如烟,蔚为奇观!
这般盛景美景自然却不少王公贵族,士子豪商的赏游踏青,人流量一大起来,两岸密密麻麻的百工作坊与商铺酒肆纷纷渐起,赚的盆满钵满。
秦国不是耕战吗.....怎会有如此多的六国商贾....
盖聂心中升起疑惑间,突然,一道洪亮的声音徐徐传来,寻着声音看去,渭水之间的柳林地带,一名体态欣长的士子对着石碑上面刻着“文信贤苑”朗朗颂道:
“秦固塞险,形埶便,山林川谷美,天材之利多,是形胜也。入境,观其风俗,其百姓朴,其声乐不流污,其服不佻,甚畏有司而顺,古之民也。及都邑官府,其百吏肃然,莫不恭俭、敦敬、忠信而不楛,古之吏也......”
“这是儒家荀子《强国篇》.....是荀子夸赞秦国句子,却广为儒家弟子诟病.“
盖聂心思一动,听着这富有穿透力且极具磁性的声音,想起了这年轻士人口中句子的出处。
石碑旁边,站立着几位头系葛巾的看守,不耐地看着面前衣着简陋的士人。
“你念完了没有?”一名看守喝道。
“念完了。”青年不以为意,淡淡一笑,仿佛没看见看守脸上的不耐,问道:“敢问这石碑何意?”
“不认识字啊,文信贤苑,自然是相国大人要建立的学苑。”
“文信....私人私学....公器私用,好大一只窃国硕鼠!”青年心中念头闪过,话锋一转,又指着前面渭水繁华说道:“好生繁华的场面,纵使六国也比不上啊。”
听着青年的称赞,看守脸色傲然:“这是当然,相国大人信手一挥就能造就引来八方财源,岂是你这个乡野书生能懂的。”
青年点点头,平静的脸颊毫无怒色,又问道:“我出身乡野,鄙薄无知,想请教阁下当今秦王理政几年?”
“理政几年?”看守眉头一皱,缓缓道:“五年?不对。”
转身问向身边的同伴,另一名看守迟疑答道:“六年,应该是六年吧。”
说着,看守回过神来,眼神一凝喝道:“大胆,秦王也是你能非议?赶紧滚!”
“秦王理过政吗?又未亲政,何来理政?还有秦王嬴政已经成为有七年之久了。”
“我一年前就对秦国关注久矣,怎么会不知道?”
“民不知有王....哈哈哈....”
青年心中暗思,发出一声长叹,却被看守轰了出来,随即拍了拍身上的灰尘,大步向前走去。
盖聂看着青年走来,对于那双放着光芒的眼睛,富有野心的眼睛印象深刻。
青年也注意到了前方一位身形笔直,周身散发凛然气质的年轻人挡在他的必经道路上,目光向下,他瞬间又看到那人手中的长剑,不知为何,此刻他的双目竟生有刺痛之感。
“楚国李斯!“
李斯移开眼神,停下脚步来,朝前面的剑客微微拱手示礼。
“盖聂!”
盖聂心中微有讶色,面色淡漠,拱手回礼,同时侧身一个位置,示意这位名叫李斯的青年可以走。
李斯微微点头,刚一迈步出去,渭水南岸就响起冲天的鼓声。
鼓声在战阵当中多用来聚兵信号,可是这里是咸阳城,七国中最强大的都城,哪一国又能打到这里呢?
随着鼓声阵阵响起,引得渭水两岸的观光游客向声音源头走去。
李斯心神一动,转过身来对着这名刚认识的剑客说道:“可需要同行?”
盖聂点点头,两人大步向鼓声源头走去,想看个究竟。
咸阳中门处,木架上立着一面大鼓,两支鼓槌悬于木架,却竟是大笔形状!
中门两侧各有一方丈余高的白玉大碑,上面刻着密密麻麻的秦篆,白玉衬托着斗大的红字,入眼便令人振奋!
“招贤令!”
李斯看着上方为首的字,失神的念了出来,随后他双眼猛然爆发一阵摄人光芒,但没过多久,细细观看上面的文字,目光又黯淡了下去。
大鼓旁边,站着数位身材高大的甲士,他们向着瞬间越集聚越多的百姓大声翻译道:“秦国尚贤,自孝公以来无数列国贤为秦国铸就宏达伟业。”
“秦王政继位七载,功业未立,特仿效先祖孝公招贤,一月后,春分时节招贤馆抡才选贤,有意者,封侯拜将,未来可期!”
轰!
犹如在平静的河水中放入一颗炸弹,瞬间人群中爆发了一阵欢呼。
纵使那些看不清楚的士人,目不识丁农夫小贩,或是不懂秦国文字的列国贵族都在瞬间雀跃。
求贤令。
一道响彻七国的诏令,一道令无数怀才不遇的士子,贵族欣喜若狂的诏令。
秦因此令得大才商鞅,变法图强,从此称霸战国。后来的张仪、甘茂、范雎、魏冄、蔡泽、吕不韦,蒙骜都证明了这条诏令永远都不会过时,而他们都站在秦国的顶端,每一个动作都会影响战国的局势。
看着李斯由兴奋转为平淡的神情,盖聂有些不解,但素不相识也不好多说什么。
李斯又看了两眼诏令,微叹口气,转身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