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犯罪大师
方龙和陈妮同时回头,林正儒正皱着眉头站在身后。
方龙闪过一丝诧异,随即对林正儒说到:“队长,有重大发现!韩光的死被偷窥监控完全的拍摄了下来!”
“什么!!”林正儒瞪大了双眼,立马说到:“快!!快给我看!!!”
方龙手中的枪依旧没有放下,足足举了半个小时,身上的汗已经浸湿了半个上衣:“你!重新回放一边!快!”
“嘿嘿,嘿嘿,哈哈哈哈!!”男子得意的笑着,轻蔑看着林正儒三人,声音越来越大。
“闭嘴!!再不老实我现在就收拾你!!”方龙额头的青筋暴起,剑眉怒瞪。
“嘿嘿,那就请警官们再来欣赏一次“地狱的晚宴”哈哈,哈哈!”诡异的笑声在房间里回荡,监控视频慢慢的跳到了9月15日凌晨12点。
林正儒死死的盯着屏幕,眼中的瞳孔慢慢的变大,当他看到两个韩光出现时,整个人都颤抖了一下!
“立马叫人!把所有设备全部都带回局里!!!把这个人也给我带回去!好好的给我审!!”林正儒那张震惊的脸过了许久才冷静下来。
这一切,已经无法用诡异来形容,而是恐惧。
人一旦有了恐惧感,人生仿佛也随之失去了浓重的一笔色彩,可恶的是似乎别的情绪也受到了影响,就连林正儒自己都能感觉到心态变得愈发的恐慌,最担心的莫过于当某天一觉醒来,发现自己变成了被掏空内在,只剩下躯壳的傀儡,不知道是否还活着。
车开到了市局,林正儒三人下了车,看到旁边的车位上停了很多外省公安的车,重重的叹了口气:“哎!这下丢人了!还要别的人给咱帮忙,进吧!”
方龙明白,今天早上市局已经发了文件,请求外省的一些有破案经验的一些专业大佬来协助案件侦破,对于案子来说,是件好事,可对于市局来说,是能力不足的表现,林正儒肩上扛着的压力慢慢的也挂在了脸上。
上了五楼,没有进办公室,而是直接朝会议室走去。
“咚咚咚”林正儒推开了门。
整个会议室摆放着一张巨大的椭圆形红木桌,中间摆了两盆花,两侧放着椅子,正对面的墙上挂着一个投影,此刻正有几个人看着投影,画面是丁勇被解剖的尸体。看到了林正儒一行人进来,不约而同的站起身,林正儒挤出一丝笑脸,过去打着招呼:“呵呵,真是给各位添麻烦了!!坐坐坐!”
“呵呵,队长,您也辛苦了”说话的人叫韩云,相貌姣好,看起来30岁左右,不过当下女人善于保养,年龄实在不太好猜。她梳着齐耳短发,刘海盖过前额到眉间,脸庞纤瘦,眼眸明亮锐利,皮肤白皙透红,妆容淡雅,恰到好处。身着一身灰色小西服套装,脚穿黑色细跟高跟鞋。整个人端庄干练,又透着一股浓浓的女人韵味。与林正儒握手之后,双手交叉抱于胸前,身子笔直,双腿叉开幅度很宽,目光凌厉地扫视着身后的方龙和陈妮,但视线停驻几秒钟便挪开了。
“难得让我们省的心理犯罪学家来帮忙,实感荣幸啊!”林正儒说完拉了把椅子,坐下,看着韩云。
“呵呵,队长,我们也是今天才接到了文件,一早就赶过来了,来,我给您介绍一下,这位短发女士,名叫王丽,是我们db市的犯罪侧写师,曾多次协助市局破获连环凶杀案,对杀人凶手的侧写很有一套。这位是痕迹检验师,李军,能最大程度的还原案发现场,多次荣获市局二等功。”林正儒起身和李军王丽分别握了手。
韩云脱了黑色的小西装,免起袖子,一副干练的模样:“林队,关于9.10和9.15无脸杀人案,我们已经看了基本的资料,从犯罪学和心理学上分析,两个案件确实诡异的地方很多,不过从尸体的检验报告上判断基本能确认是同一个凶手作案。”
陈妮悄悄的走到林正儒身边:“队长,我去给你们沏壶茶”
“恩”林正儒点了点头。随即又开始听韩云的分析。
方龙看了眼陈妮,悄悄地问:“你干嘛去~”
“我去烧水,你好好听,以后你也会和他们一样!”嘻嘻,陈妮开心的笑了一声,开门走了出去。
韩云看着幻灯墙的尸体说到:“首先,我从犯罪学和心理学对本次的谋杀案进行分析,在我看来,犯罪是一种行为,然而也有着复杂的心理过程,它是社会因素和心理因素结合的产物。每一个犯罪行为人都有其特定的人生轨迹,有其独特的心理素质。我个人断定凶手在谋杀韩光和丁勇的时候,心理会有一个病变的过程和时段,我们将受害人韩光和丁勇进行家庭背景、教育、社会环境等全面分析,对犯罪人的心理特征及其成因进行了专业判断。从认识、情感、情绪、人格、行为等角度进行抽丝剥茧,层层分析,力求对犯罪人的犯罪行为的来龙去脉做出最深入的剖析。然而我们发现,犯罪人并不是激情犯罪,而是心理上有一定的怨恨,或者预谋。当然这其中的怨恨心理也起到一定的作用:对于正常人来说,杀人之后肯定会害怕,接着便是懊悔,在此两种情绪的困扰下,出于本能的自我认同,凶手心里便会产生对死者的怨恨,以至于在进行杀人时会更加果敢和精细,借以宣泄不安。但宣泄之后,又会对死者产生内疚,尤其死者是他先前相识之人,这种情绪便下意识地体现到将内脏进行切除,甚至烹饪,规整的放进盘子里,却不担心血迹渗漏留下罪证。”
林正儒翻开笔记本,一边听着韩云的分析,一边记录着,忽然他打断了韩云的话:“额,不好意思,韩警官,我打断一下,您的意思是指犯罪人对丁勇和韩光都存在着心理上的怨恨或者预谋,从而导致了最后的杀人事实,但是韩光和丁勇二人在生活,社会关系中都没有任何交集。”
韩云皱了皱眉,一旁的王丽说到:“林队长,我接触过四起连环杀人案,每一个案件,死者都是毫无关联,甚至多次我们线索都消失,可最后,却因为一些很小的细节,将整个案件重组,最后侦破,将凶手抓获。”
“细节?”林正儒慢慢的闭上眼,冥想着设么。
王丽继续说到:“犯罪如同一把刀子,锋利地将社会切出一个横断面来,让我们看到社会最真实、最残酷的一面。他们在个人私欲的驱使下,面对物质、金钱等方面的刺激,极容易萌生犯罪动机。有时为了将自己觊觎的东西占为己有,也会想到偷窃,或是受人教唆,即便知道是犯罪,也要不顾一切、一意孤行,表现出一定的盲从性。久而久之,也容易生出一些恶习,比如具有犯罪习癖,这一类人便会发展成为惯犯。一般而言,犯罪人故意犯罪,是为了满足个人某方面的需要。”
韩云点了点头接着说道:“王丽说的没错,还有一点,就是说,犯罪人的需要与其犯罪行为的实施之间存在着非常密切的因果关系。很多研究表明,绝大部分的犯罪人在需要性质、需要结构、需要满足的手段等方面,存在着明显区别于一般守法者的基本特征。人的有意行为都是由动机直接推动的。所以,直接推动犯罪人实施故意犯罪行为的心理力量就是犯罪动机。所以,在引发故意犯罪行为的诸多心理因素中,犯罪动机与犯罪行为距离最近。
犯罪动机直接引导出犯罪行为,并在与各种不良心理因素相互影响中,将其他心理诸要素指向犯罪行为,最终推动了故意犯罪行为的产生和继续。可以说,犯罪动机是犯罪心理中最活跃的成分,犯罪动机的出现是犯罪心理真正形成或成熟的标志。”韩云一口气说完自己的看法。
方龙低下头开始沉思,犯罪动机么?确实,他杀害丁勇的犯罪动机是什么??杀害韩光的犯罪动机又是什么??他们二者死亡方式相同,但是动机呢??
韩云看到林正儒和方龙都低头陷入沉思,解释道:“犯罪人的重要动机特征之一是存在着犯罪与不犯罪的动机冲突。这是因为犯罪人存在多方面、多层次的需要,如安全的需要、享受的需要、受人尊重的需要等。犯罪人由享受的需要引发的财物型犯罪动机与由安全的需要、受人尊重的需要引发的守法动机会发生强烈的动机冲突。当然,在不同的犯罪人身上,如初犯、屡犯,这种动机冲突的强度有很大区别,但却必然或多或少地存在着。这就告诉我们,犯罪心理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对已具有犯罪动机的犯罪人来说,犯罪动机只是其主导动机,他们同时还存在着不占主导地位的但却是相对立的不犯罪动机。也就是说,犯罪人在一定的时间里是处于犯罪还是不犯罪的矛盾中的,他们内心的挣扎也是显而易见的。”
“那形成犯罪动机的因素有哪些?”方龙问道
韩云坐下身子,略微的挺了挺胸,伸出一根手指:“第一,遗传因素。现代生理学、心理学以及精神病学认为,某些变态心理和遗传有着不可否认的联系。第二,生理因素。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人的神经活动对于心理活动有着直接性的影响。而一些非正常的生理因素,比如说残疾或者病变也很容易形成心理上的变态,这种变态心理很容易促使个体产生犯罪行为。比如说某人身体上有残疾时,那么他在多种因素的综合和刺激之下,就很有可能对正常人做出报复性的犯罪行为。第三,心理因素。在一些消极情绪的影响之下,意志较为薄弱的人很容易产生变态心理。比如在一些挫折和逆境之下,在痛苦、沮丧、愤怒等负面情绪的长时间作用和影响之下,一个人很可能会对世界产生扭曲或不正常的认知。
人是群居动物,于是便出现了人类社会。人类社会是一个整体,而这个整体是由许许多多的个体所组成的。身为群居动物,我们每一个个体会受到群体的保护,以免遭外敌的伤害,但同时我们每个人必须遵守这个群体的规则,这样人类社会才能有序地发展下去。绝大多数人都会选择遵守规则,不会轻易向规则挑战,不然就一定会付出代价。但总有一些人会触犯规则,这些人通常都是犯罪分子,他们会被关进监狱,甚至接受法律的制裁被处死。
对于研究犯罪行为的专家来说,许多人都认为犯罪行为与遗传基因并没有必然联系,也就是说根本没有所谓的“天生犯罪人”。许多专家都认为环境因素才是导致犯罪的根源所在。
总之,基因与环境在犯罪行为中起到的作用是非常复杂的,不能简单地说犯罪行为是基因决定的,还是环境决定的。准确地说,犯罪行为是这两者交互作用的产物。
影响一个人人格形成和发展的因素主要有两个。第一个便是与生俱来的气质。这种气质是心理学上的概念,并无好坏之分。气质这个概念是由古罗马医学家盖伦提出的,主要分为四种,即多血质、粘液质、胆汁质和抑郁质。第二个因素便是外界的影响。如果一个人是在被忽视、虐待或放纵的环境中长大,那么他的人格极易朝着不正常的方向发展。我们在形容一个人的人格特点时,都会使用类似乐观、消极等词语。那么什么样的人格特点更容易走上犯罪道路呢?犯罪专家认为如果一个人具有冲动、攻击性等人格特点,那么就很容易出现犯罪行为。此外,如果一个人具有反社会人格障碍,也很容易出现犯罪行为。”
方龙听完韩云一口气的分析,不禁打心里肃然起敬,对于这个案子心里也冥冥之中有了一些认知,犯罪动机的原因是心里因素,而心里因素源于环境。杀人肯定意在灭口,这点没什么好说的。为什么没有脸??为什么要去除内脏?还要烹饪内脏?这些让常人难以理解的问题,最终被解读为心理变态,实则不然。
王丽来回切换着幻灯墙上的两具尸体,对着其大家说到:“连环杀手并不一定是我们想象中那样面目狰狞、衣衫褴褛,混迹于社会的底层,甚至居无定所,四处流浪。他们当中的一部分人有着正当的职业,完整的家庭,甚至在旁人看来为人友善、风趣幽默、乐于助人。可是,当我们揭开他们的面具,看到的却是一副魔鬼的面孔。例如小丑盖西,他有自己成功的事业,还扮演小丑,参加慈善活动。如果不是罪行暴露,谁会想到一个这样的成功人士会夺走几十条无辜的生命。有一种现象令人费解,连环杀手身上映照出了每个人内心的阴暗面,他们散发着的危险和死亡的气息令人们兴奋不已,欲罢不能。总之,对连环杀手内心世界的透视,将为我们呈现一道另类的风景,也将触发人们对于人性、对于家庭、对于社会的深深思索。”
林正儒点了点头,看着一直没有说话的李军,说到:“李警官,他们两个也都说了,现在您也谈谈您的看法吧。”
李军轻轻的摇了摇头,对于还原案发现场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分析犯罪人的心里活动,而判定其心里活动的关键,就是他的人格,人格是心理学上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与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模式密切相关。它具有一定的一致性和连续性,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其实就是在说我们每一个人的人格通常都不会轻易改变。除了上述两种特性外,人格还具有一定的可塑性。也就是说,一个人的人格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会随着外界环境的改变而变化。例如,当一个人遭遇人生中的重大事件后,其性格特点可能会有所改变。
李军看了眼林正儒,清了清嗓子:“我方才听了韩队和王丽的分析,自己也对案件进行了解剖,目前我怀疑了嫌疑人有心理变态这个行为,因为首先人并不是天生就具有心理变态,施虐也不是人的本能。心理变态只是人接受了社会刺激后经过心理中介产生的行为结果,行为之所以发生,是由于罪犯感到在某种特定的社会生存环境中,心理受到压抑,无法摆脱心结,找不到其他发泄手段而只能付诸于暴力,人有自由生长并发挥其生命潜能的需要,如果当这种需要被扼杀的时候,它就会转化成破坏性,也就是说,攻击性是生命自由生长受阻的结果,最终产生了心理扭曲。”
林正儒合上笔记本:“三位确实是能者多劳啊,市局因为这个案子成立了专案组,我们对两名被害人以及他们的社会关系做了广泛调查,但没发现他们之间有任何联系。案子查到现在,可以说任何有价值的线索也未找到,对于下一步的调查方向和重点,我们也是毫无头绪,方才听完你们的分析,想请你们来帮我们做一份犯罪侧写报告,也希望你们能帮我们制定出有效的侦破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