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理想丰满
伤心了半天,陈新就从手机里调出宋轻云传给他的养殖资料认真读起来。
本钱的事情且不说,先得把这养鸡场是怎么回事弄明白,先做好知识储备。
这一看不觉得看入了迷,直夜里两点才睡着。
第二日五点半他就起了床,胡乱热了点昨夜吃剩的米饭,啃了点咸菜,就骑了摩托车赶进城去上班。
他骑的是一辆125摩托,是结婚的时候妻子买的,也是离婚后唯一带走的物品。将来还得靠这个谋生,属于生产资料。
陈新在城里工业区一家小厂上班,以前住城里的时候不觉得,这次回红石村住,单边就得骑两个多小时,通勤五小时,挺累的。
没有办法呀,他的工资就三千多块,遇到加班,也就四千多,根本没办法在城里租房。再说,他又要存钱养鸡,一毛钱要掰成两毛花。
他去上班,父亲陈志高则在家继续编竹背篼,常常熬到半夜,产量比以往多了一倍。
可是这又有什么用,现在买这玩意儿的人不多,一个月也卖不出去几个。陈新不忍心告诉他这一点,老头想干活就干呗,人总得有点盼头。
而自己的盼头呢?
陈心一有时间就看手机里的资料,这一天中午他正在车间休息,给自己未来的养鸡场算起了帐。算完,就狠狠地给了自己脑壳一巴掌:“咳,我倒是被这二十万的本钱给吓住了,其实根本就花不了这么多。”
怎么说呢,其实新建一个养鸡场最大的投入是场地的硬件设施和饲料。
正常情况下,鸡苗两块钱一只。今年行情好,已经涨到二快八。五千只就是一万四千块,自己手头有两万块,足够了。
然后就是场地、鸡笼,场地自己家的老房子就够用了,如此就省下了一大笔开销。那么,最大的开销就是鸡笼了。
层叠式鸡笼每个笼子能养成年鸡四到五只,五千只需要一千个笼子。
铁笼子每个四十块,总价格就是两万。
至于饲料问题,先用家里的余粮和上糠和菜叶什么的先对付着,反正自己每个月都有工资,可以用来对付着。
问题的关键是鸡笼,这如何解决呢?
陈新算来算去,买了鸡苗就不能买鸡笼,买了鸡笼就不能买鸡苗,始终有两万块左右的缺口。
真让人头疼啊!
灵感这种东西很奇妙,工厂正在建一栋厂房,施工队正在用硬头篁竹子搭脚手架。
陈新一看心中顿时大动,喃喃道:“谁说鸡笼一定要用铁笼子,木头笼子和竹笼不可以吗?”
是的,父亲陈志高不就有一手好竹匠活,自己从小耳濡目染,又长期给他打下手,收益也不错。
再发动母亲,以每人每天做一个笼子计算。一千个笼子,三个月就能做完。
虽然慢,但只要干下去总有点能凑够的。
陈新越想越兴奋,再无心上班,就和车间主任请了假,兴冲冲骑了摩托车朝家里赶。
两个小时之后他到了一个叫罗锅坪的地方,这里是一个集市。四十年前本是乡治所,后来撤乡并镇,逐渐冷清下去。
但逢三六九日,附近的村民还会来这里赶集,购买必要的生产生活物资。
今天人少,一条百米长的街道鬼影子都看不到一个。
陈新骑了这么长路的车,加上心情激动,口渴得厉害,停了车在路边小卖部买瓶水咕咚咕咚喝了一气。
小卖部旁边有一家卖饲料的店,他心中一动,就走了进去。
店老板见陈新打扮得还算洋气,骑的又是大摩托,显得很热情,递了一支烟过去,又招呼他坐下,问陈新养什么的?
陈新说你别管我养什么,我先问你这里卖什么饲料?
店老板姓林名路涛,长得黑黑胖胖,一看就是个豪爽之人,便道:“你要什么我就有什么,反正饿不着你。”
陈新被他气笑了,道,你怎么说话的,我又不是牲口,什么饿不着我。我想养鸡,蛋鸡,想看看你这里有什么饲料,又有什么讲究。最重要的是想问问,如果着蛋鸡不用饲料,纯粹喂粮食会怎么样。
“会怎么样,会很好吃呀!”林路涛笑道:“如果你真有这种粮食鸡,我倒是想买几只炖汤。”
“老板,我不是太明白。”
林路涛:“光喂粮食的鸡可是好东西啊,滋味鲜美。不过,却有一点不好,这种鸡光顾着好吃,却不怎么下蛋,一年能给你产几十枚就算是劳模。而且成本高,养殖户会亏本的。”
听他这么一说,陈新非常失望。
他原本打算的是,鸡笼他和父母可以自己做。至于饲料,则用家里的粮食对付着,粮食不够了可以跟人借。
现在听林路涛一说,这条路竟是走不通。
他又虚心地问:“老板,这里面有什么讲究?”
林路涛今天的生意稀撇,意思是非常的糟糕,正百无聊赖,巴不得有人和他说话。就解释说,这鸡跟人一样,要想提高生育能力。你别笑,母鸡下蛋就相当于生孩子,身体得调整到最佳状态。
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微量元素都要达到完美的平衡。
缺一样就会见鬼。
年轻人,我看你骨骼精奇,应该是个养殖小行家。
也是咱们要缘,我这里买的正是大厂鸡饲料,里面有骨粉鱼粉玉米粉。不是我吹牛,用了我的混合饲料,一只鸡每年至少下一百六十颗,如果它敢消极怠工,你可以带人来砸了我的招牌,咱全额赔偿。
“真不用喂粮食?”
“喂个屁,这就是粮食做的,全程饲料才能保证品质完美。”
“开眼界了,学到新东西了。”陈新回忆了先前看的资料,上面也是这么说的,就信了。
“对了,你养了多少只鸡?”林路涛问:“又是什么地方的人,看着眼熟。”
陈新回答说自己是红石村的人,又道还没开始养呢,初步打算养五千,明年再扩大到一万。
他这么一说,林路涛就来了精神,道,红石村啊,我知道,你爸爸陈志高我见过的。他是个蔑匠,小时候我家里的房子要垮了。你也知道的,老房子的墙壁都是用竹子编的,上面抹上黄泥和石灰。你爸爸在我家干了两天活儿,很老实的一个人。
陈新;“他是不太爱说话。”
林路涛故意一板脸:“既然大家这么熟,以后你家的饲料得从我这里拿,不然我可翻脸骂人了。”
说完,他又补充一句话:“都是自己人,价格绝对全市最低。”
陈新:“我这不是正打算养吗,就是钱不够,还在犹豫,成不成还两说。”
“别犹豫了,今年行情绝对好。你在我这里买饲料,咱也不亏待你。我认识好多做鸡蛋生意的,到时候把电话号码抄一份给你,也不愁销路。”
陈新大喜欢:“这怎么好意思。”
“谁叫怎么关系这么好呢!”林路涛是个生意人,自来熟是他的本能。
看得出来,这个陈新是新手,对于养鸡这个行业两眼一抹黑,现在正是和他拉关系的时候。
其实,现在的行情真的好,只要你养了蛋鸡,不用去找门路,贩子自己就回找上门来,今天主动把这事揽了,平白得个人情何乐而不为?
陈新犹豫半天,说:“可我的钱不够呀!”
“你有多少钱?”
陈新颓然道:“扣除各项开支只剩四千块。”
“你开玩笑吧?”林路涛面上笑容渐渐消失。
陈新羞愧地低下了头。
资料上说,一只成鸡每天要吃四毛钱饲料,五千只每天就是两千块。当然,鸡苗吃不了这么多,刚开始的时候一天一毛钱就够了。
蛋鸡要四个月才能下蛋,也就是说,前期饲料投入至少要十多万块。
等到下蛋了,用蛋钱来买饲料才能良性循环。
这真真是让人有一种无能为力的挫败感啊!
“林老板,对不起,打搅了。”
闷坐了片刻,陈新起身告辞。
“再坐一会儿,聊聊。”林路涛又递过去一支烟,笑道:“要不,我赊给你吧。”
“啊,赊给我,这怎么好意思。”这才是柳暗花明,陈新露出喜色。
实际上,山民都穷,很多人别说十万块,几千块都拿不出来。林路涛在这里做饲料生意,想不赊欠都不可能。
他主营猪饲料,通常会先把饲料赊给农民。等到猪出栏卖了钱,再去要帐。
不过,猪长得快,四个月就能出肥,又是散户,短平快,风险小。
陈新一养就是五千只鸡,大家的压力都有点大。
林路涛想了想,说:“可以赊给你,但是,我有个条件。”
“什么条件,您说。”陈新看到了希望,急问。
林路涛:“别人养一头两头猪,赊欠的饲料也不多。但是你这里量实在太大,我需要有担保。”
“担保,什么担保,我可没有什么可担保的。”陈新为难。
林路涛:“也不用财产抵押,咱们山里人不讲究这个,全凭脸面。兄弟,我直说吧,你得找个有头有脸的人来担保。比如像你们村陈尚鼎那种人物,还有,公务员和教师、医生这种吃财政饭的也可以,反正你不还钱我找他单位上去,也不怕人跑了。”
“再说吧,我想想。”
林路涛很热情地把陈新送了出去,还叮嘱道:“兄弟,养鸡的事情你可得抓紧了。现在已经是九月,四个月后就是春节,你的单正好赶上一波旺季。如果再拖延一两个月,得少收入多少呀。”
“我明白,我明白。”
从他那里出来,陈新却犯了愁。
陈尚鼎名义上是他的哥,其实大家隔得很远,人家眼睛里可没有自己这个人,更何况帮他担保。
至于公务员吃财政饭的,他更是一个也不认识。
再说了,现在这个年代谁肯帮人担保呀?
“哎,理想丰满,现实却叫人抑郁。”陈新心中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