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文

第四章 打面仓(求收藏)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新书求支持,推荐、收藏来者不拒,感谢!)
    林涛走了,带着他的宝贝资料,小心翼翼、一步三回头的走了。
    送老爹出了大门,望着胡同口沿街叫卖的小贩招呼了一声,自打奥运以后,胡同里走街串巷的小贩越来越少了,美其名曰建设文明城市,但对于从小胡同里长起来的孩子来说,没有了吆喝声就跟少了一份童年一样,时常想起总让人怀念。
    难得碰到一个胆子大不惧居委会大妈的小贩,林剑能不意外?
    “嘿~兄弟这是卖什么的?”林剑站在自家四合院大门外,冲着倒骑驴上的小贩喊道。
    倒骑驴上装着泡沫保温箱,上面盖着厚厚的大花被,刚刚小贩好像在吆喝‘面仓’?
    林剑担心听错了,就多问了一嘴。
    “打面仓~”小贩带着毛线帽,脸上带着质朴的笑容,面对林剑时怯生的样子都不敢对视。
    “呦呵,还真是面仓,这可是失传的手艺,你别是拿驴打滚糊弄人吧?”林剑故意装出一副难伺候的样子。
    小贩慌张的摆手,“不能,怎么敢,正宗的祖传手艺,我从小吃爷爷的面仓长大,绝不会糊弄人,不信您尝尝?”
    林剑倒也不是真的要刁难人,实在是如今做面仓的人太少了,主要是不易保存,现做现吃最佳,要么开个点心小店要么自家里做着吃,很少有推车出来卖的。
    不过看对方实诚的样子,应该不似作假。
    张口问道,“行吧,您这面仓怎么卖啊?”
    小贩挠了挠后脑勺,憨厚的笑了一声,“15一斤,纯手工做的,赚不了几个钱。”
    这倒是不假,面仓跟驴打滚差不多,但有一道工序必不可少,很难流水线生产,也正是因为这道工序,导致这种小吃快要濒临失传了。
    如果是真的,15还不算贵,毕竟如今手工的驴打滚也差不多这个价。
    “得嘞,给我来二斤吧,刚吃完面,就当饭后甜点了,你这面仓来的真及时~”
    林剑发现在家里呆了几个月,都快成话痨了,前世也没这么多话啊。
    自觉无语的摇了摇头,就见小贩乐呵呵的掀开被子,下面还有一层更厚的褥子,这才露出泡沫箱,一掀开盖,顺着热气一股飘香传入人的鼻腔,旁边正好骑车路过的大叔一把捏住刹车,“嚯~什么玩意儿这么香?”
    小贩嘿嘿一笑,“面仓~”
    大叔也是老京城人了,一听是面仓,麻溜儿的下了车,推着把手过来,“真是面仓?”
    林剑笑了一声,“大叔,我刚买了二斤,要不您等我尝尝给您验证一下?”
    老京城人就好唠闲磕儿,甭管认识不认识,看对了眼都能聊到一块去,“小子够鸡贼的,想馋爷们儿?不能够啊,给我也来二斤,回去给我儿子尝尝,这老京城的好东西可是越来越少了。”
    林剑深以为然的点点头,两人说话的时候,小贩利落的装了一盒,黄橙橙的面仓装在透明的一次性饭盒里,卖相还不错。
    “还挺讲究卫生~”大叔瞄了一眼调侃道。
    林剑顺手掏出手机,对着倒骑驴把手上的二维码一扫,接话道,“那可不,什么不都得讲究个与时俱进?”
    大叔感慨,“是啊,眼瞅着都快2015年了,日子过得真快~”
    顾不上给大叔搭腔,打开盖子直接上手夹了一块塞入口中,别说,还烫着呢——香、甜、糯!
    是小时候的味儿~
    得,不用他说,看那享受的表情,大叔就知道这面仓准没错。
    笑嘻嘻的冲小贩说,“再来二斤,顺路带给家里老娘尝尝,年轻时就好这口。”
    林剑嘴里塞得满满当当,还不忘比了个大拇指,“正宗,能有20来年没吃过了,真不错。”
    说起来这‘打面仓’也是京城小吃里“guan承民俗”的一个代表。
    没错,这还是一道宫廷小点心,但其实是从民间老百姓做的豆面糕和驴打滚那里学来的。
    老百姓做的豆面糕和驴打滚都是黏黄豆面的,裹上豆沙、红糖馅,上锅一蒸,再裹上豆面,让人一吃就上瘾,凉热皆可。
    可到了guan府里,大老爷们自然不能跟‘小老百姓’们吃的一样,食材方面也要更讲究一些,整体提升了不止一个档次,用熟芝麻代替黄豆面,用煎炸取代驴打滚的蒸制,总体来说口味也就要更香,刚出锅的时候趁着烫嘴的时候咽下去,香气回味无穷。
    之所以取名‘打面仓’,也是寓意着五谷丰登,粮仓都装的满满的,要不是手续太过繁琐,这么经典的小吃也不至于流传不下来。
    软糯的年糕在牙尖打转,连吃了两块还不嫌腻,要不是刚吃了一大碗炸酱面,这一盒面仓都不够垫肚子的。
    意犹未尽的盯着重新盖上的保温箱,嘬着牙花子道,“可惜这东西凉了不好吃,不然你这一箱子我包圆了。”
    大叔掏出现金结账,把装着面仓盒的塑料袋挂在自行车把上,脚下蹬地,哧溜一声蹿了出去,着急劲儿生怕家里人吃不着热乎的面仓。
    林剑在后面招手,“回见了您呐~”
    这就是京城‘小老百姓’们的生活,贴地气,幸福往往流淌在这小小的瞬间。
    小贩还要继续卖面仓,冲林剑露了个感激的笑容,这才慢悠悠的上路。
    林剑担心以后没面仓吃了,好心提醒了一句,“前面胡同口直行,别拐弯儿,拐过去就是居委会。”
    小贩身子一歪,“得嘞,谢谢,下次再见到您多饶您一块儿~”
    嘿~小子够会做生意的,看来这小子可没刚才表现的那么憨厚老实。
    林剑失笑摇摇头,晃着四方步溜达进门,一天眼瞅着要过去了,把吃剩的面仓放到冰箱里免得坏,等饿了用微波炉加热再吃。
    回到二进院的海棠树下,刚要坐下喝口茶,突然想起之前后腰上的异样,连忙掀开衣衫,伸手在后腰上磨挲了一把。
    那地方原本是块胎记,面积大概有成年人四分之一个手掌大小,形似老鼠,虽然不是经常示人的地方,可总归有些碍眼,被前女友说了几次,他自己也觉得膈应。
    后来听人建议,干脆找纹身师,根据胎记的形状纹了只老鼠上去,他也不知道那老鼠有什么讲究,反正看起来还挺生动的。
    刚刚似乎就是那只老鼠在发热,可这会儿摸上去,温度跟周围似乎没有区别,怎么回事?
    错觉?
    也不像啊!
    百思不得其解之下,懒得浪费脑细胞,干脆回房换衣服,准备去广德楼听相声。
    林家的四进四合院老宅位于排子胡同,周围四合院不少,温蒂默多克的四合院离林家老宅也就几步路的距离。
    搁过去这片可是实打实的贫民窟,都是在市井跑江湖的小人物住的地方,不过别看这名字不起眼,可也有其来源,相传当时有习武之人,常在此胡同练举双石,双石成排放置,有了排子胡同的称呼。
    听爷爷说,胡同过去也不是没出过大人物,比如京剧界‘四大名旦’之一的程砚秋就曾住在这里。
    总之,不管过去如何,现在的排子胡同也是寸土寸金的地方,周边配套设施齐全,商业、娱乐样样不缺,在这样一块地方拥有一座四进的四合院,也能理解林涛敢手握2000万籽料不卖的原因了。
    换了身轻便的休闲装,穿过三进院来到后罩门,早几十年前,这里就被爷爷改成了车库,当年爷爷虽然住在大院里,但偶尔也会跟奶奶回老宅忆当年,再怎么说也是被小战士称呼一声‘首长’的人物,总不能把车停到别人家门口占老百姓的公共资源吧?
    于是爷爷就想了个辙,直接把后罩门连同一部分后院改成了车库,出入直接进门,既保证了隐私也不会被有心人利用。
    如今倒是方便了林剑,他那辆刚提没多久的bmw5系,不用为了找车位发愁了。
    原本他只是开着一辆屌丝三宝之一的迈锐宝,但重来一次,他都想开了准备享受生活,车这种大件儿自然也要升级一把,这不刚重生回来的第三天,直接去四儿子店提了一辆5系,次顶配,在这皇城根儿底下,宝马5自然算不得豪车,但也彻底杜绝了狗血打脸的情节。
    这也是为了读者考虑才买的,瞧瞧,多讲究~
    广德楼在前门外大街,离排子胡同不远,但要是走着去,估摸着下午吃那点东西都得消化咯。
    林剑现在是能躺着绝不站着,能坐车绝不坐公交,反正怎么舒服怎么来,就这么一咸鱼,指望他走200米都费劲,别说20分钟了。
    别说运气还不错,停好了车来到了戏院门口,就听到黄牛一副中奖了的样子在那喊着,“今晚有郭老师演出,前排前区,就剩两张。”
    林剑还没走过去呢,就见一对学生情侣上前跟黄牛问价,不知道说了些什么,姑娘一甩手冷着脸走了,身后的小男友连走带跑都没跟上女友的节奏,姑娘可穿着高跟鞋呢,看样子气的不轻。
    对这种众生百态,前世的林剑绝对不会多看一眼,可现在一看,还真挺有意思,至少比电视上毫无营养只知道装13耍帅的偶像剧有意思多了。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