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空等
站在书房院子外的王澈看着书房的灯火,笑了笑,也没去理会,直接回了自己卧房所在的院子,干了一下午的活儿,累到连晚饭都没力气吃,哪儿还有心思去管那位曾经的大小姐,她爱怎么着怎么着去吧,只要不妨碍到他们,王澈才不管她怎么着呢。
王澈回了自己的房间,招呼下人准备了洗澡水,舒舒服服的泡了个澡之后就早早的睡下了。
白天的时候,王娴和自己的母亲聊过之后,也坦然接受了自己母亲的提议,因为那不算是什么坏事。
只是王娴接触不到曹满,想要成功,就只能从王澈这边下手了。
因此,她早早的就在书房里等着了,不是为了那些书卷,只是为了见到王澈。
王澈这一整天都不在宅子里,去了县衙,下午更是和曹满一同去了河边,与顿丘县的百姓一起修水渠,自然不会来书房,所以,王娴是在书房空等了一下午。
到了晚上,王澈是回来了,可是累了一下午了,又怎么会再去书房呢?若不是要泡澡解乏,洗掉身上的臭汗,估计一回房间,把自己甩在床上沾枕头就睡着了。
没有等到王澈,眼见着外头的天色是越来越晚,王娴在书房之中暗自置气,跺了跺脚,便直接离开了书房。
王娴在书房里为了等王澈,连晚饭都没吃,回到居住的院子,进了自己的房间还没多久,王赵氏就过来了。
“女儿,你这出去了一下午,结果如何了?”王赵氏问道。
现在王赵氏已经有些迫不及待的想要改变现在所过的日子了,就这么大的一个院子,生活着一大家子的人,一共就两个丫鬟,吃喝拉撒,能方便到哪儿去?
王福的这些家眷,不管是正室还是妾室,连同王娴和她的弟弟,还有妾室所生的子女都算上,平日里都是被人伺候习惯了的人,现如今的日子对于她们来说,简直就是煎熬。
若是不提起这个,王娴的心里的郁结也就这么散了,王赵氏这么一提,王娴又想起了今儿个一下午自己在书房心怀忐忑的等着王澈的事儿,恼羞成怒。
“没见到人。”王娴说道。
“没见到人?不应该啊。”王赵氏说道。
“娘,人家好歹是县衙的主簿,哪儿会整天整天的都在宅子里,县衙那边应该还有公务等着人家忙活呢。”王娴说道。
从王娴的语气之中,王赵氏也能听出几分不耐烦,但是王赵氏也没有怨自己的女儿,让自己的女儿去做这种事,她这个做娘亲的心里已经是觉得对女儿有些愧疚了,自然不会再与自己的女儿甩什么脸。
“委屈你了。”王赵氏叹息一声。
听到自己母亲的语气,王娴心中也是一软,若是但凡有一点儿办法,也不会像今天这样了,她们都是女流之辈,想要在这世道好好的生存下去,没有靠山,背后没有一棵大树,没有庇护,谈何容易?
如今自己要做的,说白了也不过是为自己的亲人找一个靠山,为自己找个依靠罢了。
“这都是女儿自愿的,谈不上委屈。”王娴笑了笑说道:“娘亲无需介怀,而且,女儿也到了要出阁的年纪了不是吗?即便是没有现如今这些事情,即便父亲还没有死,女儿也不过是嫁给一个从来没有见到过的人罢了,成为父亲联合其它家族的一个筹码,所以就现在来说,不管女儿嫁给谁,只要能护得咱们一家周全,这便值了。”
话虽如此,但是王赵氏心里还是有些酸酸的,自己的女儿自己疼,若是夫君在世,即便是嫁出去,好歹有娘家给撑腰,即便夫君不怎么样,日子过的也不会太苦,但是现在,家里的顶梁柱、主心骨没了,剩下的全是妇孺,闺女嫁出去,是为这些妇孺找庇护,又谈得上什么背景,什么撑腰之类的。
王赵氏与王娴在房间里说的这些话,也就只有她们母女两清楚明白而已,如今她们的目标,曹满,也正在自己的卧房之中难以入眠呢。
房间之中的烛火静静的燃烧着,曹满坐在床边,看着自己手上的手帕,心中的滋味,也是百转千回。
良久,曹满才将手帕折起,又一把将它丢在了自己的枕头边,这才宽衣解带,躺在了床上。
次日清晨的太阳照常升起,昨儿个下午王澈实在是累的狠了,都多长时间没有做这么累的活计了,一直到日上三竿,王澈才睁开眼睛醒过来,洗漱之后,让下人将早饭端到房间中来,在房间里用了早饭,这才收拾着去了县衙。
王娴想要逮王澈,却总是找不着机会。
王娴能够去的,也就只有府上的书房而已,王澈的院子外头,也是有夏侯惇的手下在把守,一旦往这边来,势必会被那些人发现。
那些人可不像王澈这般“怜香惜玉”,若是被他们发现,要么就是给赶回去,要么就是抓起来去见夏侯惇,夏侯惇可不管你是不是王福的女儿,原本王家的小姐,王福死了,还有什么大小姐,若不是曹满可怜他们没地方住,让她们留在这宅子里,给她们一个安身之处,现如今她们也不过是一群丧家之犬罢了。
杀了王福,拿了王福的家产,夏侯惇心里可是一点儿愧疚感都没有,他是个武将,可没有王澈和曹满那样,初出茅庐,同情心泛滥。
今天王澈和曹满谁都不必再去水渠那边了,那边有夏侯惇带着人照应着,他们腾出手来,也能忙活着处理一些其它的事情。
顿丘县的事情无非就这么多,百姓之间的鸡毛蒜皮的小事儿,再者就是缺水这么一件大事儿了,大事儿现在正在解决,小事儿也需要处理,不过因为要开水渠,顿丘县镇上显然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儿也减少了不少,人们都忙着开渠引水,为了自己往后的生计而忙活着呢,谁有功夫去没事儿找事儿。
在大事面前,尤其是关乎到自己的活路的事情面前,人们总是能达成一致而不多生是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