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三章 轰轰烈烈
此外还有李玉和他的同派作家,李玉的话,字玄玉,别号苏门啸侣,江苏吴县人。
在吴伟业的《北词广正谱序》中说他在明末“连厄于有司”,到清初“绝意仕进”,致力于戏曲创作。相传他一共编写了六十多个剧本,现已发现的有十七种,又有与人合作的三种。此外,他还改定了徐于室的《北词广正谱》。
他在明末的作品以“一笠庵四种曲”,即《一捧雪》,《人兽关》,《永团圆》、《占花魁》为最有名。
其中《—捧雪》、《占花魁》的成就较高,因为《一捧雪》写严世蕃为谋取玉杯“一捧雪”迫害莫怀古的故事。
相传王世贞的父亲王抒藏有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严世蕃命苏州裱褙汤勤去索取,王抒以假图代替,后竟因此遭到诬陷,《一捧雪》就是影射此事而作的。
而《占花魁》的故事则出自于拟话本《卖油郎独占花魁》,它保留了原作的主题和情节,反映的社会面却更广阔了。
《人兽关》写桂薪的忘恩负义,《永团圆》写江纳的贪富欺贫,这些作品揭露封建社会的黑暗,描写统治阶级丑恶的精神面貌相当深刻。
像是如汤勤就是《一捧雪》中写得最成功的人物,他为了巴结权贵,完全忘记了当年落魄潦倒日寸曾受到莫怀古的救济,竟至卖友求荣,屡次出谋献策,要害死莫怀古,谋夺莫怀古的爱妾雪艳娘。
此外如《永团圆》中的江纳、贾舍,《人兽关》中的桂薪、尤滑稽等人物也都有十分细致的描绘。
然而需要说明的是,因为这部作品的正面人物大多是封建道德的化身,是作者封建说教的传声筒。
好比《一捧雪》中的莫怀古是个利欲熏心、糊涂透顶的官少爷,他的仆人莫诚,作者是把他作为汤勤的对立面来描写的,但实际上是个忠顺的奴才。
还有《人兽关》当中更把当时封建地主阶级的“炎凉异势,负德背恩”看成是他们“兽心人面”,不顾生死轮回的结果。
因而以观音的“慈引”开场,以阎王的判桂薪妻子变狗结束,散布了宗教迷信的思想。
不过在《占花魁》中的秦种、王美娘,继承了话本小说的成就,写得较好,如秦种对王美娘的关怀体贴,王美娘对万俟公子的反抗等片段,但作者把他们写成宦家子女,并以双双“荣荫”结束,就未免庸俗。
从李玉前期作品看来,他虽然熟悉当时的人情世态与舞台艺术,有可能写出一些既有一定的现实内容,又符合舞台演出要求的作品,而他的封建正统观念,却大大局限了他的成就。
同时经过了清兵的南下,明朝的覆亡,李玉对现实的认识有一定的提高。
他在清初写成的《万里圆》、《千锺禄》、《清忠谱》等,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一般都超过了早期的作品。
像是《万里圆》中写清初黄向坚万里寻父的故事,而且黄父是明末到云南作官的,在作者极力写他的孝行的同时,反映了当时动荡的社会现实,揭露了南明王朝的腐败和清军的暴行。
而《千锤禄》的话,即《千忠会》,又名《千忠戮》,写的是明朝的燕王朱棣为了抢夺帝位,举兵攻陷南京,建文帝乔装和尚逃亡各地的故事。
作者描述了文臣武将各自逃生的混乱场面和建文帝的逃亡生活,并且写出了燕王残暴的屠杀,在当时都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不过这些作品的部分曲文苍凉凄楚,如《千锤禄》写建文帝逃亡中所唱的[倾杯玉芙蓉]:收拾起大地山河一担装,四大皆空相。历尽了渺渺程途,漠漠平林,叠叠高山,滚滚长江。
但见那寒云惨雾和愁织,受不尽苦风凄雨带怨长!雄城壮,看江山无恙,谁识我一瓢一笠到襄阳。
这支曲子在当时流传很广,有“家家‘收拾起’,户户‘不提防’”的俗谚。
因为它引起了当时在战乱中流亡的人们的共鸣。李玉对明末清初动乱的现实虽然有所反映,但是从封建地主阶级立场出发。
作者这么做的目的是极力表彰封建道德,对《万里圆》中孝子黄向坚,《千锺禄》中忠臣程济,大加歌颂,以达到“忠孝传人”的目的。
并且在《两须眉》中更歪曲农民起义,歌颂镇压农民起义的黄禹金夫妇,进一步表现了作者思想落后反动的方面。
此外,还有一些描写英雄传说的作品,大多数是依据民间说唱和有关戏曲作品写成的。
如《牛头山》中写岳飞父子牛头山破敌解围的故事。作品歌颂’了岳飞父子抗敌御侮、保卫国家的业迹,谴责了卖国奸相黄潜善和怕死将军杜充。
《麒麟阁》是一部六十一出的长剧,作品突出地刻划了秦琼、程咬金、罗成等英雄形象。
虽然演的是历史故事,仍然曲折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李玉的同派作家还有朱素臣、朱良卿、毕万后、叶雉斐等。
还有如朱素臣名皠,又字苼庵,电是江苏吴县人,著有传奇十九部,较好的有《翡翠园》和《十五贯》。
而《十五贯》又名《双熊梦》,是从宋元话本《错斩崔宁》演化而来。
还有就是作品通过熊氏兄弟无辜波害,有力地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草营人命,并成功地塑造了昏庸无能、主观专断的过于执和正直廉明、认真查勘的况针的形象。
朱良卿,名佐朝,传为朱素臣的弟弟,著有传奇三十三种,以《渔家乐》为较著名。
他的《渔家乐》是写东汉末年奸臣梁冀把持朝政,逼走清河王刘蒜的故事。
剧本暴露了统治阶级内部错综复杂的矛盾,鞭挞了各种奸邪人物的腐朽和残暴;歌颂了下层人民的智勇和侠义。
叶雉斐,名时章,江苏吴县人。作传奇八种,今存《英雄概》,《琥珀匙》两种。
如《琥珀匙》中写书生胥先吹与陶佛奴的爱情故事,其中描写了官府的黑暗,歌颂了“江湖大盗”金冉翁的侠义,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据《剧说》引《茧瓮闲话》中说:“中有句云:‘庙堂中有衣冠禽兽,绿林中有救世菩捉。’?为有司所恚,下狱几死。”
以及毕万后,名魏,江苏吴县人,作《三报恩》等六种和张星期,名大复,号寒山子,苏州人,作《如是观》(即《倒精忠》)等二十三种。
当然,还有丘园字屿雪,常熟人,寄居苏州,作《虎囊弹》等九种,他们都是仕途失意的文人,与下层人民和民间艺人接近,熟悉舞台演出,并多以苏州民间传唱故事和现实生活为题材,写出大量的作品。
但往往搀杂着封建说教和因果报应的描写,情节上也沾染了明末传奇家过分追求巧合的作风。
包括《清忠谱》是李玉、朱素臣、毕万后和叶雉斐的共同创作,它是以天启年间东林党人和苏州人民反抗阉党魏忠贤黑暗统治的斗争为题材的剧本。
这部作品暴露了以魏忠贤为首的反动统治集团祸国殃民的罪恶,歌颂了周顺昌等东林党人的正义斗争,成功地描绘了人民群众支持正义、反抗暴政的优秀品质,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和时代气氛。
同时这部作品还把市民的政治斗争搬上了舞台,是过去戏曲史上所未曾有的。
当然,需要说明,因为周顺昌耿介正直,集中体现了某些东林党人清廉公正,疾恶如仇的优秀品质。
并且随着东林党人和阉党矛盾的加深,他那种不畏权势,勇于斗争的精神,也更加突出了。
当东林党人魏大中被魏忠贤逮捕时,许多人都不敢接近,周顺昌却独往江边送行,并和他联姻。
后面当阉党的爪牙正在庆贺魏忠贤生祠落成的时候,他却冲进祠堂,大骂他们是“豺狼满朝”,“鸱鸦满巢”,“只贻着臭名儿千秋笑”。
他被捕入厂狱后,在阉党的严刑逼供之下,表现得更加顽强。
他一面痛骂魏忠贤“欺君虐民,残害忠良”;一面表白自己的“劲骨干磨不坏,填胸正气,直将厉气冲开”。
在就义之前,他仍然高呼:“魏忠贤,魏忠贤!??我周顺昌生不杀汝,死作厉鬼,击杀奸贼便了。”
这表现了其至死不屈的精神,当然了,因为周顺昌毕竟是—个士大夫,他的斗争主要是从忠君思想出发的,他一出场就表白自己“忠孝自根心,君亲魂梦钦”。
感伤“怎奈君门万里,空流血泪千行,一点孤忠,徒付数声长叹”。
除掉君侧权奸,做一个名留后世的忠臣便是他的愿望。
因此当别人告诉他,人民知道他被逮,恐怕引起民愤时,他却说;“果有此事,反陷弟于不忠了。”
在生死关头,人民起来挽救他,他还说:“小弟与兄俱读圣书,君命召驾且不俟,今日奉旨来提,敢不趋赴。”
在厂狱里受了种种的酷刑,还想辩白自己的忠心,这些都表现了他的愚忠和对最高统治者的幻想。
作品还成功地塑造了城市人民群众的形象,其中最突出的代表要算颜佩韦。
同时他的性格特征是豪爽,重义气、有胆识,具有毫不妥协的战斗精神。
像是他在李王庙前听书时,听到韩世忠无辜被害,就忍受不住,因而大闹书场。
充分表现出他爱憎分明,疾恶如仇的品质,在听到官府要逮捕周顺昌时,他愤怒地喊出:“公愤冲天难宁耐,怎容得片时捱,任官旗狼虎威风大,俺这里呼冤叫枉、喧天动地,管教你—霎扫尘霾。”
颜佩韦对阉党的斗争是最坚决的,有人提出向官府请求时,他说:“求他什么!他若放了周乡宦罢了,若弗肯放,我们苏州人一窝蜂,待我们几个领了头,做出一件轰轰烈烈惊天动地的事来,众兄弟不可缩头缩脑,大家并力同心便好。”
这和周顺昌害怕群众斗争反陷他于“不忠”的思想形成明显的对比。
当然了,《清忠谱》在艺术方面最重要的成就在于比较真实地表现了一场轰轰烈烈声势浩大的群众斗争,同时通过斗争显示出各阶层人民的不同性格。
如《义愤》、《闹诏》二出既写出了颜佩韦、杨念如等的组织群众斗争,也写出了王节、刘羽仪等书生的醉心于写辩呈向地方官恳求,还描绘了北京校尉和地方大小官吏的不同精神面貌。
又如《毁祠》出,通过群众的合力拉倒石牌坊和最后的冒火抢出魏忠贤雕像的头颅来祭周顺昌,颜佩韦等,表现了人民热烈的情绪,并热情地歌颂群众的队伍:“似行兵摆阵,似行兵摆阵,好似天将天神,下临苏郡。”
其次是主题突出,线索分明,要知道明代传奇,特别是反映重大历史事件的戏,往往头绪纷繁,人物复杂,或夹杂爱情描写,冲淡了作品的严肃主题。
而《清忠谱》全剧二十五出都按照周顺昌及苏州市民的反魏党斗争进行,没有多余的人物和情节。
再次,作品写的是苏州实事,作者根据耳闻目见的材料加以组织,搬上舞台,不仅重要事件有历史根据,就是一些细节,如周顺昌写“小云栖”匾额,周茂兰刺血上疏等也都有事实根据。
《清忠谱》是我国戏曲史上第一部“事俱按实”业《清忠谱序》)的历史戏,在清代舞台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这对后来的《桃花扇》等剧有影响。
而在李玉—派作家之外,吴伟业和尤侗是另一类型的戏曲作家,他们的作品大都借历史故事表现个人的怀才不遇或故君故国之思,意境更接近于诗歌而不大适合于演出,因此在文人中有较多的读者,而在群众中影响不大。
这是“案头之曲”的共同特征。
吴伟业除诗文外,还著有《秣陵春》传奇,《通天台》、《临春阁》杂剧,这些作品是“借古人之歌呼笑骂以陶写我之抑郁牢骚”。
《秣陵春》又名《双影记》,写徐适与黄展娘的爱情故事。
徐适原为北宋末徐徽言从孙,在抗金斗争中殉国.作者把徐适写成南唐徐铉之子,通过对南唐亡国的凭吊,寄托他个人的情绪。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