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文

第二百六十一章 影响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不过虽然法国、德国比较早期就吸收了中国科举制的精髓而建立了他们的文官考试制度,但是还是较不稳定和正规,对其他国家影响也较小。
    而英国在16世纪处鼎盛时期,号称“日不落帝国”,它于1855年以后所实行的文官考试制度又较系统而卓有成效,因而后来被其他欧美国家和日本等国所仿效。
    因此英国成为中国科举制度对欧美文官考试制度影响的典型国家和重要中介。
    也难怪孙中山先生在《五权宪法》中说:“英国行考试制度最早,美国行考试制度才不过二三十年,英国的考试制度就是学我们中国的。中国的考试制度是世界上最好的制度。”
    像是斯当东爵士在《英使谒见乾隆纪实》一书中写道。
    “中国的考试据说永远公开举行。监考人员以及到场的长官和地方官员不许存一点偏见私心。”
    “举子得参加笔试及口试两种,这一点同英国大学考试制度有些近似。”
    “录取的人不止于取得一个科名,而且是做官的必要途径。”
    “即使考试落第的人,只是由于他参加了考试,有助于社会文化,也可以取得从事若干职业的身份。”
    “这种考试制度对社会上所有阶层的人都是公开的和平等的,没有人被排斥在这种机会之外。”
    “但事实上富人子弟受教育的机会比穷人子弟多,自然录取的机会也比穷人子弟多。”
    “虽然如此,有些天才的穷人子弟还是可以通过这种制度脱颖而出。”
    “至少有这种可能性对穷人来说就是一个安慰。”
    “官的权势是由自己的功名得来的,这也增加官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
    “除非考试官滥用职权徇私舞弊,有学问和才干的人是有一定的保证的。”
    “除非有特殊原因使人不顾一切铤而走险,这种制度对维持社会秩序是有利的”。
    他赞扬了中国的科举制和中国政府。
    英国人麦杜思在中国封建制度已进入晚期,科举选士这一政治制度也已严重腐朽、凝固僵化了的19世纪中叶,在他撰写于1847年间的《留华札记》中,仍极力主张西方国家仿行中国的“公职竞争的考试制度”。
    他高度赞誉:“中国的国脉之所以历久不坠,纯粹地完全是由于政治修明,政治之所以修明是由于能起用贤能有学问的人。”
    对于麦杜思对科举选官制度的这一评估是否具有科学性,当然还要作具体分析和进一步的研究。
    实际上通过科举选拔出来的国家管理人才也不都是最优秀的人才,读书人中的精英豪杰也未必如唐太宗所标榜的“尽入吾彀中”。
    诚然,即使在现代社会,也还没有哪个国家有哪种人才选拔制度能够确保这一点,毫无遗漏地把所有优秀人才“入彀”,为国家所用。
    要求封建社会的科举制度完全做到“野无遗贤”是不可能的。
    从这个角度审视,麦杜思的评估是有道理的。
    应该说在英国有着一大批中国的崇拜者。
    其中密迪乐最为持久并几乎是狂热地鼓吹实行中国科举制,他坚持认为:“中华帝国之所以长治久安,其原因仅仅是也完全是因为它有个只提拔德才兼备者的好政府。”
    他强烈呼吁建立起向全体英国臣民开放的竞争性的考试制度,从而提高英国行政官员的水平,并促进大英帝国的团结。
    而英国人约翰逊更认为:“知识和显赫是一回事,升迁是品德和能力提高的结果。”
    科举制使任何人都只能依靠自己的学识和才具取得官职,即使皇亲国戚也是这样。
    值得一提的是,大多数英国学者强调的不是中国科举制的具体实施的细节,而是合乎人类社会“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内核和竞争的精神,这就是考试制度,公开竞争。
    一般学术界、教育界人士都认为,英国18世纪开始实行的考试制度是直接模仿中国的。
    《大英百科全书》就曾指出:“在历史上,最早的考试制度出现于中国。它用考试来选拔行政官员(据公元前1115年的记载),并对已经进入仕途的官员实行定期考核(据公元前2200年的记载)。”
    至于对美国的影响的话,要知道美国的文官制度是在英国文官制度的基础上,经过多次改革逐步建立起来的。
    但仍有详尽的证据表明美国文官制度受到了中国科举制的重要影响。
    比如美国在1776年宣布独立后,联邦政府任用官员的制度经历了三个时期:第一时期是从华盛顿总统到亚当斯总统,任用官员的标准在很大程度上是个人的品格。
    第二时期是从杰克逊总统到1883年,任用原则是“政党分赃”。
    第三时期是从1883年现代文官制度确立以后,任用原则是“竞争择优”。
    1868年10月,在中国京师同文馆任总教习的美国人马丁博士(中文名丁韪良),出席了在波士顿召开的“美国东方学会”会议,并宣读了题为《关于中国的竞争考试》的论文。
    在文中他极力建议美国政府应该像新近实行文官考试的英、法、德等国一样建立文官考试制度,并向长期有效地实行科举制的中国学习,其中说到。
    “在中国这种制度最为成功,如果此次能从他们的经验中获益,那么这不是第一次获益也决不会是最后一次,和火药、造纸术一样,这也会是我们大的获益的经验。”
    “他们的这些贡献对整个社会的发展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中之一影响了现代社会彻底变革,其他的对经济文化同样起了重要的作用,同样应该承认,如果我们采用了他们的测试候选人能力及为政府提供最佳人才的方法,那么我们心中的获益绝不会比刚才提到的那些发明对我们的影响少。”
    另一位美国人施惠廉写了一本《最古老与最年轻的帝国中国与美国》,在书中也极度赞美中国的科举制度,推荐美国政府采用。
    终于,任用制度的改革开始了,首先是从举行考试开始的。
    1853年,国会对一项拨款法案作了修正,要求“通过考试”来挑选政府工作人员,以使他们不致因无能而坏事。
    考试在这里一举而被提出了。
    然而,那时参加考试的往往只限于被提名的少数人,所以仍不能保证最合格的人入选。
    1870年内政部长科克斯发出行政命令,要求用公开竞争考试作为挑选政府工作人员的基础。
    1871年国会通过了一项至今有效的法案,授权总统制定有关美国文官的规程以提高行政效率。
    格兰特总统仿效英国建立了一个文官事务委员会,协助起草有关规程,并监督公开竞争考试的进行。
    这个委员会做了很多工作,后来因为国会不予拨款而于1873年中止了活动。
    但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国会终于在1883年通过了《调整和改革美国文官制度的法案》,即《彭德尔顿法》。
    从而确立了美国公务员制度的功绩制原则,奠定了美国公务员制度的基础。
    综上所述,中国的科举制在16世纪就为西方国家所悉,西方人把中国看成是西方文官制度的故乡,这是符合历史事实的。
    科举制度作为我国封建社会中后期的一项选官制度之所以盛行一千多年,原因就在于它留下合理的内核和竞争的精神,这就是考试制度和公开竞争。
    中国近现代社会经济形态变迁了,合乎人类社会“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潮流即考试、竞争制度却长期被推行。
    科举制度在中国的历史上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它不仅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世界文明的一部分。
    应该说西方文官政体是西方各国结合本国国情所创立的一种崭新的政治制度,西方文官政体源于中国的科举制,而又在中国的科举制的基础上有了很大的发展。
    科举制作为一种社会权力精英的选选机制对近代西方文官政体的形成与发展具有直接的。
    深刻的影响,从这个意义上讲,传统科举制仍然具有借鉴意义。
    科举制具有恒久的价值。
    我们更需从科举制中吸收其合理的内核“公开考试,平等竞争”的精神,以期获得启迪和收益。
    最后,需要说明,提到科举制,还有一个人不得不单独提一下,那就是武则天。
    不错,武则天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许多人对她的作为作过评论,或褒或贬,莫衷一是。
    也的确,武则天的一生虽然充满了传奇色彩,但她毕竟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人,而且是一个女人。
    武则天以一个女性身份“治朝纲,理天下”,不得不镇压反对自己的人,更必须重用各种各样的人才。
    如果说她经人举荐入宫是偶然的,那么她能够位居九五至尊是自己拼搏、斗智的结果。
    她用计除掉了所有反对自己的人,连亲骨肉也不放过。
    但是,她的政绩还是光耀千古的。
    连我们伟大的***都这样评价武则天:武则天确实是个治国之才,她既有容量,又有识人之智,还有用人之术。
    像是天授二年(691年)除夕之夜,有人请武则天去观赏隆冬之牡丹,武则天猜到这是一个阴谋,便派人先去查看,果然发现赏花是假,谋害是真,下令杀了不少人。
    当时所杀的多是李唐宗室贵戚、旧朝元勋大臣,这在客观上削弱了已经腐朽的士族势力。
    鲠直的人、确有才干的人,只要不被武则天怀疑为谋反者,武则天还能尽力予以保全或重用。
    例如,被酷吏诬告的狄仁杰,不但得到平反,还升任宰相。
    又如仇人的后代上官婉儿,能诗善赋,不但受到宽宥,还被武则天留作近侍,倍加恩宠。
    武则天统治时期,边境并不安宁。
    她果断地启用了唐休璟、娄师德、郭元振等猛将,在西北平突厥,设北庭都护府;在西南胜吐蕃,显示出赫赫国威。
    武则天的确是有本事有魄力的人,像是在唐太宗宫中时,唐太宗有一匹壮马叫狮子骢,非常暴烈,没有人能驯服它。
    武则天对唐太宗说,我能制服它,但要有三件器物:铁鞭、铁挝和匕首。
    先用铁鞭打它,不服,再用铁挝打它的头,再不服,就用匕首割断它的喉。
    唐太宗很称赞她的气概,她果然用制壮马的方法驾驭群臣,造成历时半个世纪的有效统治,对国家统一的进一步巩固和社会安宁的长期保持,作出了特殊贡献。
    中国历史上的许多男皇帝比起武则天来,恐怕连一根汗毛也沾不到边。
    当代著名史学家郭沫若对武则天的评价:“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武则天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历史功绩将彪炳千秋。
    的确,因为强势和有能力,所以在武则天时代,她的政治算是比较清明,这也就有了她对中国科举的三大贡献。
    比如提高了进士科的地位,充分发挥了制举的作用,开创了武举。
    武则天提倡科举,能够破格用人。
    她统治时期进一步发展了科举制,又创立了殿试和武举,这非常重要,中国历史重文轻武尚空谈,是造成国家软弱的重要原因,。
    可能大家都知道了,唐代科举分为常科和制科。
    每年举行的考试称为常科,皇帝下诏临时举行的考试称为制科,又叫制举。
    常科里比较重要的有两种,一是进士,一是明经。
    本来进士的级别比明经低,但从武则天开始,它逐渐变成科举考试里最重要的一科。
    为什么提高进士科的地位呢,原因是进士科利于选拔人才。
    明经科主要考经典记忆,需要熟悉经典,那家里得有经典。
    普通老百姓家藏书少,因此这种考试对世家子弟有利。
    而进士科考文才,这固然需要知识积累,但更重要的还是靠天赋灵气。
    好多寒门小户家里没有太多书,但子弟凭着灵气和天分,也能在进士科中崭露头角。
    相对来说,进士科也有它的公平性。这样,选拔人才的面更广了。
    第二就是发挥了制举的作用。常科之外还设制举的原因有三。
    首先,制举和现实问题和实际联系紧密,考生的实际行政能力能检验出来。
    其次,制举的考生范围广。
    第三,制举考试起效快,制举过关,马上可以当官,选拔的人才可以直接投入使用。
    而且武则天下令九品以上民吏及老百姓自举,不通过官僚体系的阻挡,很多人才能被直接发现不被埋没。
    武则天通过科举、自举和别人推荐,选拔了一批杰出的人才,成为武周政权的中流砥柱,如狄仁杰、姚崇、宋璟,后来成为开元时期的贤相。
    唐中期的宰相陆赞扬武则天善于用人,赏罚分明。
    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亦认为,武则天“政由己出,明察善断”。
    包括经济上都大有发展。
    武则天重视农业生产。认为“建国之本,必在于农”,“家足人足,则国自安”。
    于是命人撰成农书《兆人本业记》,颁行天下。
    她继续推行均田制,在边远地区实行军事性屯田、营田,成效显著。
    重视和提倡兴修水利,在独掌政权的二十一年里,地方水利工程有19项。
    还以境内农田好坏作为奖惩地主官吏的标准。
    武则天的这些措施,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其一,国家仓库里储满了粮食;其二,地方储粮亦很丰富;其三,户口显著增加。
    武则天时代的手工业也在发展。
    主要表现在采矿业、铸造业和纺织业上。
    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又促进了商业的繁荣。
    主要表现在“市”的增加或城市贸易的发达。
    武周时期的交业事业,亦相应发达。
    此外就是国力很强盛。
    中国自秦汉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
    统一是历史的主流,各民族的共同愿望。
    因此,衡量和评价任何一个帝王的好坏、是非功过,都要看其如何处理各民族的关系,能否维护国家的版图和主权。
    武则天执政的时代,继承了唐太宗的民族怀柔政策和“降则抚之,叛则讨之”的策略,对吐蕃、契丹、突劂等族贵族的侵扰和叛乱,采取了坚决抵抗、讨伐的态度,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主要表现在,长寿元年(692),武则天批准西州都督唐休璟收复“安西四镇”的请求,并慧眼识英雄,在众多的将领中擢拔王孝杰为全军主帅、武威军总管,率军大破吐蕃,一举收复“安西四镇”(龟兹、于阗、疏勤、碎叶),置安西都护府于龟兹,派兵镇守,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
    长安二年(702)十二月,武则天又在庭州设置北庭大都护府(故城在今新疆吉木萨尔县),与安西大都护府分别管辖天山南北两路,维护了国家主权和版图完整,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增进了与中亚人民的友谊。
    以及文化已发达,武则天在位时裁文史,光耀文史。
    重视古建筑的修建,较著名的有长安大雁塔、松山少林寺、洛阳龙门石窟和乾陵,兼容三教,使其发展。
    而且武则天本人遵儒、宠道、信佛。
    发展科举,提高官僚队伍的文化素质,开放殿试,增加制举次数和常举难度。
    总的来说,武则天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女政治家,而且是一位杰出的女军事战略家。
    “政启开元,治宏贞观”,她在各方面都发展了贞观之治,并为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
    由于均田制的推选和科举制的勃兴,使世袭贵族势力迅速没落,中小地主阶层急剧崛起,大批文人学士昂然跻身政坛,这种历史趋势把武则天推上了女皇宝座。
    武则天顺应了历史时代,又对中国历史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当然,人无完人嘛,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武则天也有其过:
    像是历史上对她贬斥最多的便是,她曾拥有几个男宠,这便成为文人墨客颠来倒去的话题,以至于连同她创造的卓著政治业绩也差点随之淹没了。
    但是,比起数千年男性皇帝对女性的种种可怕压迫,有几个男宠其实也不算什么,对吧?
    总之,武则天这位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算是功大于过,有很突出的功效,特别是科举方面,所以,咱们应该铭记她啊。
    好了,关于科举的话题差不多到此落幕,咱们继续前文吧。
    ……
    ……
    ……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